• <fieldset id="m4sos"><tbody id="m4sos"></tbody></fieldset><fieldset id="m4sos"><tr id="m4sos"></tr></fieldset>
    <samp id="m4sos"></samp>
  • <bdo id="m4sos"><pre id="m4sos"></pre></bdo>
  • <center id="m4sos"></center>

    朋黨論鑒賞

    原文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dāng)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自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jì);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dāng)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jìn)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后漢獻(xiàn)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xiàn)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賞析

      這篇文章起筆不凡,開篇提出:君子無黨,小人有黨的觀點(diǎn)。對于小人用來陷人以罪、君子為之談虎色變的“朋黨之說”,作者不回避,不辯解,而是明確地承認(rèn)朋黨之有,這樣,便奪取了政敵手中的武器,而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開頭一句,作者就是這樣理直氣壯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個方面內(nèi)容: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朋黨有君子與小人之別;人君要善于辨別。作者首先從道理上論述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本質(zhì)區(qū)別;繼而引用了六件史實,以事實證明了朋黨的“自古有之”;最后通過對前引史實的進(jìn)一步分析,論證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則國家亂亡;用君子之朋,則國家興盛。文章寫得不枝不蔓,中心突出,有理有據(jù),剖析透辟,具有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吾子、小人而已。”“朋黨”,指同類人因某種目的而在一起。“自古有之”的“之”是代指“朋黨之說”的。“幸”是希望的意思,“惟幸”,說只希望。“其”,代“朋黨”,為第三人稱“他們”。聽說有關(guān)朋黨的議論,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只是希望國君能辨別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罷了。

      第二段:“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以同道為朋”,就是因志同道合而結(jié)為朋黨,“以”是因為的意思,“以同利為朋”,就是因利害關(guān)系相同而結(jié)為朋黨。接下去,作者以設(shè)問的方式提出問題:“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這里用“然”字轉(zhuǎn)折,問道:“我以為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那原因是什么呢?”“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這是說小人所喜好的是祿利,“祿”是俸祿,小人所貪的是財物。“當(dāng)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黨引”是結(jié)為朋黨,互相援引。這句說,當(dāng)他們利害相同時,暫且互相勾結(jié)援引而成朋黨,那是假的。“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及”是到了,“其”代這些小人,“賊害”即傷害。這幾句說,到了他們見到好處而爭先恐后,或者好處已經(jīng)搶光了,交往也少了,則反而互相殘害,即使是兄弟親戚也不能相保。所以,作者重復(fù)說:“故臣謂小人無朋,偽也。”再說君子,他們的行為完全兩樣:“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不然”,即不是這樣。“守”,是堅守、遵循的意思。“忠信”,是忠誠、守信,“名節(jié)”是名譽(yù)、氣節(jié)。君子所堅守的是道義,所力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jì),終始如一。”“以之”的“以”,是憑借的意思,“之”,代上面所說的“道義”、“忠信”和“名節(jié)”。這幾句說,憑借道義、忠信和名節(jié)來修煉自身,那么君子就有了共同的道德規(guī)范,相助而得益,憑借這些為國效力,那么君子就同心協(xié)力,始終如一。接著,作者用“此君子之朋也”一句,強(qiáng)調(diào)這些作為與小人截然不同。因此,他得出結(jié)論說:“故為人君者,但當(dāng)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退”是斥退,罷黜,“用”是進(jìn)用。這幾句說:所以做國君的,只要斥退小人的假朋黨,用君子的真朋黨,那天下就安定太平了。

      第二段運(yùn)用了對比。作者在分析君子、小人的區(qū)別時剖析道:小人、邪者以利相結(jié),同利則暫時為朋,見利則相互爭競,力盡則自然疏遠(yuǎn)或互相殘害,從實質(zhì)上看,小人無朋;與此相反,君子之朋以道相結(jié),以道義、忠信、名節(jié)為重,同道、同德,自然同心,從這一意義上看,君子之朋才是真朋。二者對比鮮明,水到渠成的得出“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的結(jié)論,增強(qiáng)了文章的說服力,同時帶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第三段廣泛列舉史實,從各方面論證用君子之真朋則國興,用小人之偽朋則國亡。與上文開頭的“朋黨之說,自古有之”遙相呼應(yīng),對上文結(jié)尾的“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是有力的補(bǔ)充和論證。文中正反引用堯、紂時對朋黨的利用,加強(qiáng)對比,闡明小人無朋,君子有朋,有關(guān)國家興亡。再以東漢桓、靈時的黨錮之禍、晚唐昭宣帝時朱全忠殺害名士的史實,引用反面例證,闡明迫害殘殺君子之朋導(dǎo)致亡國的歷史教訓(xùn)。

      第三段:作者舉了大量的歷史事實來說明:“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jìn)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共工,驩兜等四人”,都是古史傳說中兇狠邪惡之徒,“君子八元,八愷”之“元”,是指善良的人,“愷”是指忠誠的人。傳說高辛氏有八個有才德的后裔,叫做“八愷”。舜輔佐堯黜退四兇小人的朋黨,而進(jìn)用元、愷君子之朋黨,因而堯的天下得到大治。

      至于舜之時,文章寫道:“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說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夔,稷、契等賢臣一起在朝中做官。“更相稱美,更相推讓”的“更相”,是相互的意思,“更”,讀第一聲。“稱美”,是稱頌人家的美德和好處,“推讓”是謙虛禮讓。這樣,他們團(tuán)結(jié)一心,舜對他們都加以任用,天下也獲得大治。等等。

      第四段:作者帶有總結(jié)性地論述:“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xiàn)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夫前世之主”的夫是發(fā)語詞,沒有實義。“莫如紂”的“莫”是代詞,為無指代詞,代人,當(dāng)“沒有人”講,代物,當(dāng)“沒有什么”講。這幾句說,前世君主,能使人人不同心不結(jié)為朋黨,沒有人像商紂王那樣;能禁止善良的人結(jié)成朋黨,沒有人像漢獻(xiàn)帝那樣;能殺戮品行高潔、負(fù)有時望者的朋黨,沒有什么時候像唐昭宗統(tǒng)治時那樣。這些國君都把他們的國家搞亂了,滅亡了。“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士,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這是說:“互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生疑心,沒有人像舜的二十二個臣子,舜也不懷疑他們而都加以任用。然而后世的人不責(zé)備舜被二十二人的朋黨所欺蒙,反而稱頌舜為聰明的圣人,是因為他能辨別君子和小人啊。”這幾句里,“誚”是責(zé)備的意思,“以能辨”的“以”是因為的意思。“周武之士,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舉”是全,“其”是代詞他,即周武王,這句說他全國所有的三千人臣民,全部結(jié)成一個大朋黨。“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多”是人數(shù)多,“大”是范圍廣,這句說,自古以來,結(jié)成朋黨人數(shù)多而且范圍大沒有哪個朝代象周朝那樣的。“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用此以興”的“用此”,就是因此。“善人雖多而不厭”說好人雖多而不滿足,也就是再多也不嫌多。“厭”是滿足。

      文章末尾,作者又強(qiáng)調(diào)了一下:“夫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跡”是歷史事跡,“鑒”是借鑒。這是說上述的興亡治亂的史跡,做國君的可以借鑒。很明顯地請求宋仁宗納諫,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偽朋,以使國家興盛起來。

      文章不諱言朋黨,而是指出朋黨有原則的區(qū)別,“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并引證歷史來說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國,小人之朋有害于國,希望人君進(jìn)君子之真朋,去小人之偽朋。文章避免了消極地替作者作辯解,而從正面指出朋黨的客觀存在,指出借口反對朋黨的人就結(jié)為朋黨,說明朋黨有本質(zhì)的不同。這就爭取了主動,使作者立于不敗之地,文章也由此具有深刻的揭露作用和強(qiáng)大的批判力量,而排偶句式的穿插運(yùn)用,又增加了文章議論的氣勢。

    返回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户|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亚洲天堂久久久| 97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播放| 色偷偷88欧美精品久久久|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 久久久国产打桩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草原|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97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