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渡潁水,訪隱同元君。
忽遺蒼生望,獨(dú)與洪崖群。
卜地初晦跡,興言且成文。
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遙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欽清芬。
舉跡倚松石,談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鳥,拂衣棲江濆。
本文是李白于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夏天游汝、洛時(shí)題寫在元丹丘的潁陽山居一詩,詩前并有一《序》。元丹丘:唐道人,李白與之交厚。李前后寫給元氏的詩文有十馀篇;從其內(nèi)容看,似乎本詩文應(yīng)寫在與元氏初交之時(shí)。潁陽:《唐書·地理志》云,河南道洛州有潁陽縣,載初元年(武則天,公元689年)析河南、伊闕、嵩陽置武林縣,開元十五年更名潁陽,西北有大谷故關(guān),倚箔山有鐘乳。清人王琦評(píng)價(jià)此詩說:“詩意謂潁陽別業(yè),固盡丘壑之美,而已之所好更在江湖,是以欲與青烏相狎而棲息江漬。”是得李白本詩之意。雖說李白本詩《序》中說:“白從之游,故有此作”,詩中也說到“舉跡倚松石,談笑迷朝曛”;但他還是要“益愿狎青鳥,拂衣棲江潰”,還是要迎接風(fēng)浪、云游四海,這一直是李白出川以來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