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池賜酒敞云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白居易的《長恨歌》對唐玄宗沉湎女色,荒廢政事,招致國家大亂,有所諷刺和批判。但說到唐玄宗霸占兒媳——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時,卻采取了“為尊者諱”的態度。說:“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中晚唐以后,詩人詠玄宗楊貴妃的作品漸多,但對玄宗霸占兒媳的穢行,大都諱莫如深。李商隱的這首詩,把諷刺的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對虛偽的封建倫理道德進行了嘲諷。
詩選擇了唐玄宗與其子李瑁會面的一個典型環境:玄宗在興慶宮的龍池畔大擺筵宴,敞開云母石的屏風,內外無間,宮中女眷與男性親屬一起參加了盛大的酒會。次句繼寫酒宴上歡樂場景:羯鼓,其聲促急,“破空透遠”,響遏行云。這里借用羯鼓震響這一細節,透露出最愛聽羯鼓演奏并會擊鼓的玄宗的興高采烈,同時也透露出宴會作樂也已進入得狂歡的高潮。
上面把狂歡醉舞的氣氛寫得這樣熱烈,是為烘托后兩句:夜半后,宴罷歸來,宮中的銅壺滴漏聲綿綿不絕,心中無事的薛王痛飲后早已睡去,而壽王卻徹夜難眠,一個“醒”字非常警策,可見其當時的痛苦情狀。第三句是紀實,但也是烘托壽王的“醒”,在這漫漫長夜中,他似也有“似將海水添官漏,共滴長門一夜長”(李益《宮怨》).那樣的感覺吧。
這首詩通篇白描,但內蘊深遠,一個“醒”字嚴于斧鉞,尖刻地揭開了在禮義廉恥封建帷幕重重遮掩下的極其丑惡的亂倫關系。較之“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李商隱《驪山有感》)和“壽王不忍金宮冷,獨獻君王一玉環(楊萬里《題武惠妃傳》),雖柔婉多了,而深諷冷嘲卻猶有過之,是一首語極含蓄而諷意彌深的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