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云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蘊真愜所欲,落日將如何?
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杜甫曾自稱少小脫略,結交老蒼。這時能陪李邕游歷下亭,真是快意當前,不能無詩。
全詩十二句。詩前四句游歷下亭及其原因。李邕前輩駐東濟南,杜甫得以共泛清河同游歷下亭。這段的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骨一聯,極切合情景,亭既古老,人多名士。此詩原注稱“時邑人塞處士在坐竹“。濟南自漢以來,有伏生傳尚書予張生、歐陽生等,皆是名儒。之后,各朝代都有才人。所以這聯為人所喜愛,至今仍在歷下亭懸掛,為游人觀賞。次四句寫亭中宴飲,周圍云山美景,助發雅興,眼前玉琨歌會,對酒為樂,歌聲清揚,舉觴勸客。更有修竹籠翠,亭中不覺暑熱,亭外雖空有碧波交流,但也助人興。良辰美景中,長少才俊咸集共飲,真是賞心樂事。此四句全以虛字當腰,極顯抑揚之能事,為本段的特色。最后四句寫宴游歷下亭之感想,此亭深蘊自然真趣,令人恣情留戀,日落席散又該如何,可感可嘆??!大家都為外物役使,身不由己,不知何時能再與李邕前輩共游同樂。則系抒情,寓無限之留戀,傷重游之無期。系嘆息人生之別易見難。但更有深于此者,則矗貴賤俱物役骨,無貴無賤,皆為物役,受外物之支配束縛,不得自由自在、這當是老莊思想在詩里的流露。
全詩辭真意切,情感深摯,其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二句為時人后人賞譽,懸掛亭中,至今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