鈿車驕馬錦相連,香塵逐管弦。瞥然飛過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貼貼,柳懸懸。鶯房幾醉眠。醉中不信有啼鵑。江南二十年。
該詞上片寫大都的盛況。“鈿車驕馬錦相連,香塵逐管弦。”寫大都街上,車馬豪華,多不勝數,前后相連,絡繹不絕。起首一句表明士女歡游,場面豪華熱烈。次句用“香塵”、“管弦”進一步描繪游樂活動之盛,同時又誼染了氣氛,使之更表現出盛況空前。“瞥然,飛過水秋干,清明寒食天。”“水秋千”原指南方在秋千架上翻筋斗跳水的一種游戲,在這實指與此相仿的北方的蕩秋干。突然間,見秋千蕩起,才醒悟到原來是清明寒食節。《天金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筑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玄宗)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相與仿之。流傳民間,使寒食節以秋千為戲。以此作者可知是寒食節。短短幾句,鈿車、驕馬、香塵、管弦和飛動的水秋千,組成了一幅“清明寒食天”的宏觀景象圖。
詞的下片寫詞人追懷京都生活中與一位女郎的一段纏綿往事。“花貼貼,柳懸懸。鶯房幾醉眠。”“鶯房幾醉眠”,可見詞人與“鶯房”的女主人關系非同一般。“花貼貼,柳懸懸“正表現了兩人纏綿的生活。“醉中不信有啼鵑”,“啼鵑”是悲苦的象征,杜鵑啼血既是悲苦,又是離別的象征。作者不相信與那位女郎會有離別悲苦之事,不相信會離開她。但事與愿違,終又勞燕分飛,天隔方,只能將深深的思念留在京都,直至二十年后還時常想起,“江南二十年”即是寫此。有人考證詞中女郎可能是張炎的老相識,杭州歌妓沈梅嬌。
全詞充滿作者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為更好地表現那段生活,作者擇選了《阮郎歸》的詞牌調,使語句韻味十足,詞調形成一種優美的“節奏流”,語言、情感如流水般自然傾瀉,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