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m4sos"><tbody id="m4sos"></tbody></fieldset><fieldset id="m4sos"><tr id="m4sos"></tr></fieldset>
    <samp id="m4sos"></samp>
  • <bdo id="m4sos"><pre id="m4sos"></pre></bdo>
  • <center id="m4sos"></center>

    地部·卷十一

    李昉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江東諸山

      敬亭山

      《郡國志》及《宋永初山川記》曰:宛陵北有敬亭山,山有神祠,即謝朓賽雨賦詩之所。其神云梓華府君,頗有靈驗。

      蓋山

      紀義《宣城記》曰:登蓋山一百許步,有泉。俗傳云:昔有舒氏女未適人,其父析薪於此,女忽坐泉處,牽挽不動,父遽告家,比來,惟見清泉湛然。其女性好音樂,乃作弦歌,即泉涌浪回,復有赤鯉一雙躍出。今作樂嬉游,泉猶故沸涌。

      九華山

      《九華山錄》曰:此山奇秀,高于云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焉。李白因游江漢,睹其秀異,遂更號曰九華山。

      又曰:山之上有池塘數畝,水田千石。其池有魚,長者半尋,頒首赪尾、朱鰭丹腹。人欲觀之,叩木魚即躍,以可食之物散於池中,食訖而藏焉。其水流泄為龍池,溢為瀑泉,入龍潭溪,有白墡窟,其土如面不墋,歉歲人多食之。

      顧野王《輿地記》曰:九華山,高一千丈。

      劉禹錫序曰:余嘗愛終南、太華,以為此外無奇;愛女幾、荊門,以為此外無秀;及見九華,始悼前言之容易也。

      幘山

      《宣城圖經》曰:幘山,北面迤邐連九華山,其山層峰嵯峨,遐睇狀如冠幘,因號為幘山。

      牛渚山

      《宣城圖經》曰:牛渚山,突出江中,謂為牛渚圻,古津渡處也。

      《江表傳》云:司馬徽《論運命歷數》云:"黃旗紫蓋見於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

      又壽春童謠言:天子當西上。孫皓大喜,即載妻子及后宮數千,從牛渚陸道西上,云青蓋入洛陽。適還大雪,寒凍殆死。

      《輿地志》云:牛渚山首有人潛行,云此處連洞庭,傍達無底,見有金牛狀異,乃驚怪而出。牛渚山北,謂之采石。按今對采石渡口,上有謝將軍祠。又按《江源記》云:"商侶於此取石,至都輸造石渚,因名采石,吳初以周瑜屯牛渚,鎮西將軍謝尚亦鎮此城。"

      慈母山

      《宣城圖經》曰:慈母山,在當涂縣北臨江。《丹陽記》云:"山生簫管竹,王褒《洞簫賦》云:原夫簫管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即此處也。其竹圓致,異於眾處,自伶倫采竹嶰谷已后,惟此簳見珍,歷代常給樂府,而俗呼為鼓吹山,山有慈母祠也。"

      蕪湖山

      《宣城圖經》曰:蕪湖山,在縣西南,山因湖以名之。漢末於湖側置蕪湖縣,以其地卑畜水非深而生蕪藻,故因以名縣焉。晉為重鎮,謝尚、王敦皆鎮於此。陳平縣廢,以其地入當涂縣。

      望夫山

      《宣城圖經》曰:望夫山,昔人往楚,累歲不還,其妻登此山望夫,遂化為石。其山臨江,周回五十里,高一百丈。

      博望山

      《宣城圖經》曰:博望山,有二山夾大江,東曰博望,西曰天門。按《郡國志》云:"天門山,亦曰峨嵋山,楚獲吳艅艎於此。"按其山相對,時人呼為東梁西梁山,據縣圖為天門山。

      《輿地志》云:博望、梁山,東西隔江相對如門,相去數里,謂之天門。

      宋孝武詔曰:梁山,天表象魏,以旌國形,仍以二山為立闕,故曰天門。

      陵陽山

      《宣城圖經》曰:陽陵山,在涇縣西南一百三十里。

      《列仙傳》曰:陵陽子明釣得白龍,放之。后五年,龍來迎子明上丹陽陵陽山,一百余年乃得仙。山高一千余丈。又有子安,仙人也,來就子明,二十年,一旦忽死,因葬山下。常有黃鵠棲其處樹上鳴,云子安子安也。

      白纻山

      《宣城圖經》曰:宣州白纻山,在縣東五里,本名楚山,桓溫領妓游此山,奏樂好為白纻歌,因改為白纻山。

      中山

      《宣城圖經》曰:宣州中山,又名獨山,在溧水縣東南一十里,不與群山連接。古老相傳云,中山有白兔,世稱為筆最精。山前有水源,號為獨水。按《輿地記》云:"宣州溧水縣有獨山,下有獨水,流演不息。"即此山也。

      三鶴山

      《宣城圖經》曰:三鶴山,在溧水縣東南六十里。昔有潘氏兄弟三人,於此山求仙,后道成,化為三白鶴,於此沖天。

      黟山(黟音伊)

      《歙縣圖經》曰:北黟山,在縣西北一百六十八里,高一千一百七十丈,豐樂水出焉。舊名黃山,天寶六年敕改焉。案江南諸山之大者,有天臺、天目,而天目近連浙江,天臺俯瞰滄海。江海者,實以地下為百川所歸,然歙州則江之上游,而海之濫觴也。今計歙川之平地,已合與二山齊矣,況其山又有摩天戛日之高,此則浙江東西,宣、歙、池、饒、江等州山,并是此山之支脈明矣。其諸峰悉是積石,有如削成,煙嵐無際,雷雨在下。其霞城洞室,符竇瀑泉,則無峰不有;若林澗之下,巖巒之上,奇蹤異狀,不可摸寫,信靈仙之窟宅也。山中峰有浮丘公仙壇,彩霞靈禽,棲止其上,是浮丘公與容成子游之處所。昔有人到壇所,忽見樓臺煥然,樓前有蓮池,左右有鹽積米積,遂歸引村人上取,了不知其處所。山下人,往往聞峰上有仙樂之聲。

      靈山

      《郡國志》曰:歙縣有靈山,天欲雨,先聞鼓角聲。此山上有圓石如車蓋,縣以鼓鳴為候,一鳴令遷,不鳴令不去。山一名三姑山,三年一野火,燒數未滿,人燒之即雨。

      《新安記》曰:靈村有山生香草,名曰靈香,又有黃精。山上有靈壇,道士祈請,不燒香自然芳馥。村人常射獵經踐此土,犯山神,終無所獲。

      又《輿地志》云:靈山高峻,有圓石高數丈,上有石蓋也。

      巖山

      山謙之《丹陽記》曰:秣陵縣南三十里有巖山,山西有石室,山東大道左有方石,長一丈,刻勒銘題,贊吳功德,孫皓所建也。

      三山

      山謙之《丹陽記》曰:江寧縣北十二里,濱江有三山相接,即名三山,舊時津濟道也。

      橫山

      山謙之《丹陽記》曰:丹陽縣東十八里有橫山,連亙數十里。或云楚子重至于橫山是也。

      鐵硯山

      山謙之《丹陽記》曰:《永世記》云:"縣南百余里鐵峴山,廣輪二百許里,山出鐵,揚州今鼓鑄之。"

      九井山

      《姑熟記》曰:縣南十里有九井山,即殷仲文九日從桓公游九井賦詩處也。

      石城山

      《江乘地記》曰:石城山,嶺鄣千里,相似若一,游歷者以為吳之石城,猶楚之九疑也。多生箭竹,又有桑樹。(山上有城,因以名焉。)

      攝山

      《江乘地記》曰:扈村有攝山,山多藥草,可以攝生,因名之。方四面各起重嶺,游者名傘散山,形似傘也,山頂舊有周江乘廟。

      黃鶴山

      《京口記》曰:有黃鶴山,在縣界。晉王恭為刺史,改創西南樓名萬歲,西北名芙蓉樓,至今存焉。

      又《輿地志》云:俗傳此樓飛向江外,以鐵鎖縻之方已。

      覆船山

      《梁武輿駕東行記》曰:有覆船山,酒罌山,南次高驪山。傳云:昔高驪國女來,東海神乘船致酒禮聘之,女不肯。海神撥船覆,酒流入曲河,故曲阿酒美也。

      北固山

      《南徐州記》曰:城西北有別嶺入江,三面臨水,號云北固。劉楨《京口記》云:回嶺入江,懸水峻壁。舊北固作固字,梁高祖云:"作鎮作固,誠有其語,然北望海口,實為壯觀,以理而推,宜改為顧望之顧。"

      《輿地志》云:天景清明登之,望見廣陵城,如在青霄中。

      虎丘山

      顧愷之《虎丘山序》曰:吳城西北,有虎丘山。

      《越絕書》曰:闔閭蒙名虎丘,銅槨三重。

      女山

      山謙之《南徐州記》曰:丹徒縣西九里,臨江有女山。山東許貢客刺孫策所也。

      秦履山

      山謙之《南徐州記》曰:暨陽縣西南可三十五里,有秦履山。傳云秦始皇登之,以望江海。

      馬鞍山

      山謙之《南徐州記》曰:暨陽縣北九里馬鞍山,東有黃山,郭璞葬所。

      中州山

      山謙之《南徐州記》曰:南沙縣北百里,有中州山,昔在海中,去岸七十里,義熙以來沙漲,遂與岸連。

      三白山

      山謙之《南徐州記》曰:剡縣有三白山,出鐵,常供戎器。山東頭南面有石穴,高丈余,容十數人,恒津液流潤。天將雨,輒有云群行從南來映山,山亦出云應之與同,比就虞山,即大雨矣。

      馬蹄山

      劉禎《京口記》曰:石峴東連馬蹄山,山上石有馬蹄跡,因以為名。

      蒜山

      劉楨《京口記》曰:蒜山無峰,嶺臨江,魏文帝南望致嘆。

      會骸山

      《吳郡緣海四縣記》曰:帶海有會骸山。

      傳云:山有金牛,昔有兄弟三人,共鑿求之,坎崩同死,因以為名。

      石姥山

      劉道真《錢塘記》曰:石姥山,有一石甑,厥狀殊似,居絕嶺之巔,大數十圍,下有三石足支之。

      大辟山

      《郡國志》曰:余杭大辟山,本名余杭山,一名由拳,高峻為最。旁有由拳村,出藤紙。

      《晉書》曰:郭文,字文舉,隱於余杭大辟山。山中曾有猛獸殺一麈于庵側,文舉因以語人,人取賣之,分錢以奉。文舉曰:"我若須此,自當賣之,所以相語,不須故也。"

      花山

      陸道瞻《吳郡記》曰:吳縣有花山,太康中,生千葉蓮花於上,故曰花山。

      虞山

      陸道瞻《吳郡記》曰:海虞縣西六里有虞山,上有仲雍冢。

      陽城山

      董監《吳地記》曰:富春有陽城山,縣氏所葬,漢末上有光,云氣天屬。

      姑蘇山

      董監《吳地記》曰:姑蘇山,一名姑胥,連橫山之北。

      《越絕書》云:吳地胥門外有九曲路,闔閭造以游姑胥之臺,望湖中,窺百姑。《淮南子》亦謂之姑余。

      硯石山

      董監《吳地記》曰:硯石山,在縣西門外,亦名石鼓山,又有琴臺在其上。

      《越絕書》云:"吳人於硯石置館娃宮"。

      劉逵注《吳都賦》引揚雄《方言》云:"吳有館娃宮,吳人呼美女為娃。"故《三都賦》云:"幸乎館娃之宮,張女樂而娛群臣。"今吳縣有館娃鄉。

      香山

      董監《吳地記》曰:香山,吳王遣美人采香於山,因以為名,故有采香徑。

      華山

      《華山精舍記》曰:《老子枕中記》云:"吳西界有華山,可以度難。"父老云:山頂北有池,上生千葉蓮花,服之羽化,因名華山。長林森大,荒楚蔽日。

      《輿地志》云:山上有石鼓,晉隆安中鳴,乃有孫恩之亂,山在縣西六十三里。

      包山

      《吳地記》曰:包山,在縣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遠世莫能測。吳王使靈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盡。因得玉葉,上刻靈寶經二卷,使示孔子,云禹之書也。

      又《郡國志》云:洞庭山有宮,五門,東通林屋,西達峨嵋,南接羅浮,北達岱岳。

      又按《玄中記》云:吳國西有具區,澤中包山,有洞庭寶室,入地下潛行,通瑯琊東武。

      《淮南子》云:斷修蛇於洞庭。

      《左傳》云:哀公元年,夫差敗越於夫椒。今太湖中別有夫椒山,下有大洞天宮,潛通五岳。包山上舊無三班,謂蛇、虎、雉。侯景亂后,乃有虎蛇為人之害。

      石鼓山

      《郡國志》曰:吳王離宮在石鼓山,越王獻西施於此山。山有石馬,望之如人騎。南有石鼓,鼓鳴即兵起。

      粟山

      《吳地記》曰:粟山,一名新石頭山。上有城,下有飛泉石杵,有吳先王刻題處。石杵西有舍,古老言,古於此采金。

      劉道真記云:縣西有姥山,絕嶺之上有石甑,一人搖輒動,與千人不異。

      定山

      《吳地記》曰:定山,突出浙江中,波濤所沖,行侶為阻。

      謝靈運詩曰:朝發漁浦南,暮宿富春郭。定山杳云霧,赤亭無淹泊。此山是也。

      封山

      《吳興記》曰:風渚在武康縣東十八里,古防風國,有風公廟。水即風渚,山即封山也。

      岞山

      《吳興記》曰:於潛縣西二里,有岞崿山,有絕壁高三十許丈,謝安嘗登之,臨壁垂足曰:伯昏無人,何以過是?當時稱以為難。一云本在太湖中,禹治水移於此。

      孺子山

      《吳興記》曰:東遷縣有孺子山。徐孺子入吳哭友人,嘗登之,因以為名。

      響山

      《吳興記》曰:晚山北十八里,有響山。人於山下語,無大小,響則隨聲曲折應之。

      晚山

      《吳興記》曰:於潛縣西六十里有晚山。悉是松木,真墨所出也。

      百丈流襄二山

      《吳興記》曰:山墟村有山,名曰百丈、流襄二山。堯遭洪水,此山不沒,但余百丈,因以名山,水流襄山嶺,因名流襄。

      印渚山

      《吳興記》曰:印渚山,上承浮溪,水從渚以上至縣,悉石瀨惡道,不可行船,以下水道無險,故行旅集焉。晉王胡之為吳興太守,至印渚中嘆曰:"非惟使人心情開滌,亦覺日月清朗。"傳云,渚次石文似印,因以為名。

      天目山

      《郡國志》曰:天目山,上有數百年樹,名曰翔鳳樹。

      《輿地志》云:上有兩湖,謂左右目,故名天目也。山極高峻,上多美石泉水名茶。

      《雜道書》曰:天目山,左高於地七千五百丈,右高于地七千丈,從廣三千里,上有淵,中有魚可食,無毒蟲。

      《水經注》曰:吳興郡於潛縣北有天目山,山極高峻,崖嶺竦疊,西臨后澗,山上有霜木,皆是數百年樹,謂之翔鳳林。東面有瀑布,下注數畝深沼,名曰蛟龍池。水南流經縣西,為縣之西溪。

      卞山

      《郡國志》曰:卞山,卞和采玉處。山東足有一簣,高數尺。晉太康中,人開之,風雨晦暝,遂止。歷代莫知所封。

      又《宋書》云:蕭惠明為吳興太守,郡界有卞山,山下有項羽神廟,相承云羽多居郡廳事,前后七人太守,不敢上廳。惠明謂綱紀曰:"孔季恭曾為此郡,未聞有災。"遂盛設筵榻,接賓數日,未幾,惠明忽見一人,長丈余,張弓挾矢向之,既而不見,因發背,旬日而殞。

    成人久久综合网|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国产免费福利体检区久久|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天堂无码久久综合东京热|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熟女|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亚洲狠狠综合久久|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品成人欧美大片久久国产欧美...|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色8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电|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欧美久久久久久精选9999| 国产高潮国产高潮久久久91 | 久久午夜福利无码1000合集| 99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国产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看看|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