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m4sos"><tbody id="m4sos"></tbody></fieldset><fieldset id="m4sos"><tr id="m4sos"></tr></fieldset>
    <samp id="m4sos"></samp>
  • <bdo id="m4sos"><pre id="m4sos"></pre></bdo>
  • <center id="m4sos"></center>

    人事部·卷一百九

    李昉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樂

      《說文》曰:樂,極也,歡也。

      《易》曰:樂天知命,故不憂。

      《毛詩》曰:王在在鎬,凱樂飲酒。

      《禮記》曰:傲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又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

      又曰:子貢觀於蠟。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子曰:"百日之蠟,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

      《左傳》曰: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氏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論語》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又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又曰: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

      又曰: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又曰:不仁者,不可以長處樂。

      《戰國策》曰: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飲酒樂,天又雨,君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於是始強。

      又曰:梁王魏嬰會諸侯於蘭臺,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避席曰:"昔楚王登疆臺而望崇山,左江右湖以臨方皇,其樂忘死,曰:'后代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國者。'今君前夾林后蘭臺,疆臺之樂,可無戒乎?"

      《東觀漢記》曰:光武伐薊還,士眾喜樂,師行鼓舞,歌詠雷聲。

      又曰:東平王張蒼曰:"為善最樂。"

      袁弘《后漢記》曰:光武嘗聽朝至于日側,講經至于夜半,皇太子從容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道,今天下又安,愿省思慮養精神、優游以自寬。"上答曰:"吾以為樂也。"

      王沈《魏書》曰:太祖告歸鄉里,筑室城外,習讀書傅,秋冬弋獵以自娛樂。

      裴子野《宋略》曰:廢帝於華林園為列肆,親自酤賣,又開瀆,與左右引船唱呼,以為歡樂。

      《管子》曰:桀放虎入市,樂人之驚。

      《晏子春秋》曰:景公飲酒數日,去冠破裳,自鼓盆問左右曰:"仁人者,亦樂此乎!"晏子曰:"人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君無禮,何以臨下?"景公請易衣冠也。

      又曰:景公飲酒移於晏子前,驅款門曰:"君至!"晏子立於門曰:"國家得微有故乎?君何為非時而夜辱!"公曰:"酒醲之味,金石之聲,愿與夫子樂之。"晏子曰:"夫鋪薦席陳簠簋者,有人臣不敢預焉。"又移司馬穰苴,穰苴介胄操戟立門曰:"鋪薦席陳簠簋者,有人臣不敢預焉。"又移於梁丘據,據左援琴、右挈竽,行歌而至,公曰:"樂哉!今夕吾飲,微二子何以治吾國;微此一臣,何以樂吾身也。"

      《文子》曰:秦楚燕魏之歌,異傅而皆樂也。

      《列子》曰:仲尼間居,子貢入侍,而有憂色。子貢不敢問,出告顏回?;卦俣琛?鬃訂栐唬?若奚敢獨樂?"回曰:"吾昔聞諸夫子:樂天知命故不憂,回所以樂也。"

      又曰:孔子游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鬃釉唬?先生所為樂,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人為貴,吾既得為人,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吾既得為男,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行年九十,是三樂也。貧者人之常,死者命之終,處常待終,當何憂哉?"孔子曰:"自寬者也。"

      又曰:林類年且百歲,晨春被裘,拾遺穗於故畦,并歌并進。孔子適衛,望之謂子貢曰:"彼叟可與言!"子貢逆之垅端,面之嘆曰:"先生曾不悔乎?"乃仰而應曰:"吾何悔邪?吾所以為樂,人皆有之,而反以為憂。少不勤行,長不競時,故能壽若此。老無妻子,死期將至,故能樂若此。"

      《莊子》曰: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

      又曰: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又曰:莊子與惠子游濠梁水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又曰:孔子謂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不仕乎?"對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饘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以道自樂,回不愿仕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又曰: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

      又曰:梁惠王立沼上,顧鴻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

      《荀子》曰: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其未得則憂不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日之樂。"

      又曰:鳳鳥啾啾,其翼若竽,其聲若簫。有皇有鳳,樂帝之心。

      《淮南子》曰:令尹子佩請飲莊王,莊王許諾。子佩之於京臺,莊王不往。明日,子佩跣揖北面,立於殿下,曰:"昔君王許之。今不果往,意者臣有罪乎?"莊王曰:"吾聞子具於京臺。京臺者,南望獵山,以臨方皇;左江而右淮,其樂忘歸。若薄德之人,不可以當此樂也,恐流而不能反。

      又曰:吾所謂樂者,人得其得者也。夫得其得者,不以奢為樂。不以慊為悲;與陰俱閉,與陽俱開。與子夏心戰而臞,道勝而肥。圣人不以身徇物,不欲人為之而以自樂也。

      《顧子》曰:遇其樂也,則欲荒淫流湎;逮其喜也,則欲歡笑鼓舞?;囊鶆t傷義,鼓舞則虧風。

      又曰:子謂子華曰:"爾有四樂,頗知之乎?"子華曰:"未之知也"。子曰:"二親具存,是爾一樂;兄弟無故,是爾二樂,夫和妻柔,是爾三樂;披褐懷玉,是爾四樂。"子華曰:"華乃有五,遇千載之會,而登夫子之堂,則華之五樂也。"

      又曰:或曰:"夫人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蓋圣人之陳跡耳,子何好焉?"子曰:"上紀五帝之盛,下述百王之義,粲粲如列宿,落落如連珠,雖復退居窮處,簞食瓢飲,未始失其樂矣。予可得無好乎!"

      《賈誼書》曰:宓子治單父。於是齊人攻魯,道自單父。始,父老謂曰:"麥已熟矣,今迫齊寇,民不及刈獲,請令民人自刈。刈傅郭者,歸可以益食,不資寇。"三請,宓子不聽。俄而麥畢,資乎齊寇。季孫聞之,怒。使人讓宓子,宓子曰:"今年失麥,明年可樹。令不耕者得獲,是樂有寇也。且一歲之麥於魯不加強,喪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必數年不息。"季孫聞之,慚曰:"使穴可入乎?吾豈忍見宓子哉!"

      揚雄《連珠》曰:臣聞天下三樂焉:陰陽和調,四時不忒,年豐物遂,無有夭折,災害不生,兵戎不作,天下之樂也。圣明在上,祿不遺賢,罰不偏罪,君子小人各處其位,眾人之樂也。吏不茍暴,役賦不重,財力不傷,安土樂業,民之樂也。

      劉向《說苑》曰:楚昭王欲之荊臺游,司馬子棋進諫曰:"荊臺之游,左洞庭之陂,右彭蠡之水,南望獵山,下臨方淮,其樂使人遺老而忘死,人君游者盡以亡其國,愿大王勿往游焉。"

      又曰:齊景公游海上,樂之,六月不歸,令左右敢言歸者死。顏蠋諫曰:"君樂治海,不樂治國;彼至有治國者,且安得樂此海也。"

      譙周《法訓》曰:或曰君子處陋巷之中,奚樂也?曰:"樂得其親,樂得其友,樂圣人之道也。"

      劉向《列女傳》曰:楚昭越姬者,越王勾踐之女也。昭王燕游,蔡姬在左,越姬驂乘,駟以馳逐,登附莊之臺,以望云夢之囿。乃顧謂二姬曰:"樂乎!吾愿與子生死若此。"蔡姬曰:"故愿生俱樂,死同時。"顧謂史書之。

      《楚辭》曰:樂莫樂於新相知。

      劉伶《酒德頌》曰:先生乃捧罌承槽,銜杯漱醪,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曹子建《箜篌引》曰: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憂上

      《說文》曰:憂,愁也。

      《易》曰: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又曰:當其憂悔吝之時,纖介不可慢也。

      《毛詩》曰:踧踧周道,鞠為茂草。我心憂傷,惄焉如梼。假寐永嘆,惟憂用老。

      又曰: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又曰:未見君子,我心則憂。

      《左傳》曰:有喜而憂,如有憂而喜乎?

      又曰:吳公子札來聘,請觀周樂,為之歌《邶》《鄘》《衛》,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

      《史記》曰:秦昭王臨朝嘆息,應侯進曰:"臣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憂,臣敢請其罪。"昭王曰:"吾聞楚之鐵劍利則士勇,倡優拙則思慮遠矣。以遠思慮而御勇士,恐楚之圖秦也。今武安君死,鄭安平叛,內無良將,外多敵國,吾是以憂。"

      又曰: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平。平疾讒諂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蜀志》曰:曹公征孫權,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劉璋曰:"曹公征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唇齒。

      又曰:進在青泥與關羽相距,今不往救,進必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

      沈約《宋書》曰:武帝起,桓玄聞便憂懼無復計?;蛟唬?劉裕等眾力甚弱,豈能有成,陛下何慮之甚。"玄曰:"劉裕自足為一世之雄;劉毅家無擔石之儲,樗蒲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

      《吳越春秋》曰:越王欲復怨於吳,冬寒則抱冰,夏熱則握火,憂苦其志,懸膽於戶,出入嘗之,不絕於口。

      《華陽國志》曰:蜀中傅相告曰:"井中有人。"學士靳普言:"客星入東井,益州之分,憂刺客入耳。"

      《山海經》曰:牛首山有草,名曰鬼目,其葉如菜而莖赤,其秀如禾,服之不憂。

      又曰:霍山有獸如貍而白尾有鬛,名曰朏朏,可以亡憂。

      又曰:茈湖之水,其中多鯈(音稠。)魚,其狀如雞而赤毛白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亡憂。

      又《莊子》曰: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問曰:"小子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耶?"孔子曰:"善哉,汝問!昔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是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不可損益也。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黃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農之言。彼將內求於己而不得,則惑也。"

      《列子》曰:孔子謂顏回:"汝徒知樂天知命之無憂,未知樂天知命之有憂之大也。吾始知詩書禮樂,無救於治亂,而未知所以革之方。此樂天知命者之所憂也。"

      《孟子》曰:憂以天下。

    国产免费福利体检区久久|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九九热久久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91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APP下载 |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动漫3d |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综合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日本|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狠狠色婷婷综合天天久久丁香 |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伊人影视|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ak|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伊人久久综合成人网| 热久久视久久精品18| 国产日韩久久免费影院|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丁香五月网久久综合|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 丁香五月网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