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孫愛我如美疢,孟孫惡我如藥石。平生愿得逢若士,庶幾愛我非姑息。
先生少抱王佐才,早以聲名馳上國。白頭猶著從事衫,正坐不為俗子屈。
剛風由來有家學,不信直前能缺折。世無子期誰賞音,伯牙太息弦應絕。
晚從南陽客塞上,豈為文章工草檄。厭聞可否梁丘據,磨礪正須煩子革。
先生持此雖暫合,鴻鵠要是云間翮。夜光明月遭抋劍,未肯碌碌同沙礫。
翻然賦歸一何速,越吟久自同莊舄。世間軒冕豈不欲,鑿枘兩窮安所得。
不如乞身向嵩少,問舍求田乃良策。祖生從此須著鞭,我當繼蠟登山屐。
送孫志康。宋代。蘇過。 季孫愛我如美疢,孟孫惡我如藥石。平生愿得逢若士,庶幾愛我非姑息。先生少抱王佐才,早以聲名馳上國。白頭猶著從事衫,正坐不為俗子屈。剛風由來有家學,不信直前能缺折。世無子期誰賞音,伯牙太息弦應絕。晚從南陽客塞上,豈為文章工草檄。厭聞可否梁丘據,磨礪正須煩子革。先生持此雖暫合,鴻鵠要是云間翮。夜光明月遭抋劍,未肯碌碌同沙礫。翻然賦歸一何速,越吟久自同莊舄。世間軒冕豈不欲,鑿枘兩窮安所得。不如乞身向嵩少,問舍求田乃良策。祖生從此須著鞭,我當繼蠟登山屐。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黨,號斜川居士。蘇軾子。以蔭任右承務郎。軾帥定武、謫嶺南,唯過隨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軾卒,葬汝州郟城小峨眉山,遂家潁昌小斜川,因以為號。歷監太原府稅,知郾城縣,晚年權通判中山府。能文,善書畫,人稱“小坡”。有《斜川集》。 ...
蘇過。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黨,號斜川居士。蘇軾子。以蔭任右承務郎。軾帥定武、謫嶺南,唯過隨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軾卒,葬汝州郟城小峨眉山,遂家潁昌小斜川,因以為號。歷監太原府稅,知郾城縣,晚年權通判中山府。能文,善書畫,人稱“小坡”。有《斜川集》。
貽子相。明代。王世貞。 薄祿藏吾道,移官拒物情。簿書空自老,衣食自難輕。漸削崢嶸跡,誰探黯淡名。語君無一可,只是學歸耕。
古大夫宅下馬石歌。清代。丘逢甲。 七百年來掩塵土,石與大夫俱氏古。大夫何許人?乃是紫虛仙人四世孫。宅在梅州州北門。眼前不見大夫宅,止見大夫下馬石。石立宣和之四年。大夫手鑄鎮宅錢。古錢出土銅銹紫,留與后人知宅址。錢鑄何年石能語,此石不刻黨人碑,又不貢筑艮岳兼花移。大夫五馬何逶迤?留題七星巖石方來歸。大夫歸來立石日,天子尚未蒙塵時。當國者誰蔡太師。吁嗟時事已可知。大夫下馬心應悲,朝更代改宅何有?大夫名在馬骨朽。惟有此石長不刓,大書深刻苔花寒。摩挲欲具袍笏拜,當作到氏奇礓看。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九。宋代。左緯。 妻兒共一區,日夜謹相守。遙驚白旗來,不覺四散走。汝死吾不知,吾亡汝何咎。隔林聞哭聲,相見真成偶。
莪默絕句集譯箋乙集 其三三三。近現代。伯昏子。 萬罪一身何穢污,知君恩恕信能涂。窮途當哭君皆顧,潦倒窮途誰若吾。
再次辛字韻。明代。邊貢。 遠拋卮酒避芳辛,靜對煙空月半輪。門掩綠苔真自逸,案堆黃卷不全貧。非才敢竊明時位,多病愁看故里春。詩侶釣朋俱出飲,也應回憶倦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