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聚沙為佛塔,而今搬土豈無功。
忽然覺后知非土,當處回頭識本宗。
老僧念你善根微,所以教伊不失時。
朝歌暮擊三摩地,不久迷開解我機。
行童搬土。宋代。釋印肅。 童子聚沙為佛塔,而今搬土豈無功。忽然覺后知非土,當處回頭識本宗。老僧念你善根微,所以教伊不失時。朝歌暮擊三摩地,不久迷開解我機。
釋印肅(一一一五~一一六九),號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六歲從壽隆院賢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發,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開元寺受戒。游湖湘,謁大溈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歸壽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營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肅禪師語錄》,收入《續藏經》。事見《語錄》卷上《年譜》、《悟道因緣》、《塔銘》。 印肅詩,輯自《普庵印肅禪師語錄》,編為三卷。 ...
釋印肅。 釋印肅(一一一五~一一六九),號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六歲從壽隆院賢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發,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開元寺受戒。游湖湘,謁大溈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歸壽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營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肅禪師語錄》,收入《續藏經》。事見《語錄》卷上《年譜》、《悟道因緣》、《塔銘》。 印肅詩,輯自《普庵印肅禪師語錄》,編為三卷。
用伯初韻再和一篇請子溫戶曹同賦。宋代。張擴。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招不應,曾與先生護名節。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本忽照眼,所喜風流未中絕。不嫌青女暫試粉,卻要風師小回轍。君看萬點已可憐,半雜春泥封地裂。版曹平生詩作史,坐陋故人探禹穴。惜花未忍任零落,借酒生春面如纈。酒醒定作返魂章,筆底有丹工點鐵。
夜聽鄧麗君歌有慨。。何永沂。 CD低唱漸情濃,婉轉何堪昨夜風。此曲只應天上有?百年一遇恨匆匆。
新平訪花腰傣族村落。。張力夫。 郁郁哀牢嶺,悠悠戛灑江。風清民抱樸,寨老樹傳邦。萬物存靈魄,千年佑土龐。花街生妙趣,卜少試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