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翦疏花,托根宛在長松底。蔓柯相倚。便有凌霄志。
丹鳳忽來,小隊迎秋起。留無計。待公歸侍。重與分紅翠。
點絳唇(奉酬富季申)。宋代。李彌遜。 翦翦疏花,托根宛在長松底。蔓柯相倚。便有凌霄志。丹鳳忽來,小隊迎秋起。留無計。待公歸侍。重與分紅翠。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
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舟行。宋代。趙蕃。 下水復上水,暮秋仍早秋。暫歸非去吏,觸緒苦添愁。本乏風雅作,謾于山水游。經營欲終日,人謂我何求。
春日客感。清代。李周南。 暢好晴光感不勝,遠游客等在家僧。生憎白發頻窺鏡,盼到黃昏早試鐙。久坐茶香濃似酒,苦吟詩瘦冷于冰。春來何事關情甚,兩度松楸掃未曾。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釋正覺。 妙而不有,空而不無。坐寒床下板,步轉劫前壺。返色光初發,知音德不孤。流長信是盈科水,盤走端如受影珠。
頌古十七首。宋代。釋師觀。 唇上碧斑賓豹博,舌頭當的帝都丁。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蝶戀花 客中感春。清代。徐釚。 儂似浮萍漂泊里。不道留儂,到便儂留住。柳絮隨風花落處。為儂又惹閒情緒。紅淚拋殘無一語。滾滾難描,最是傷春句。試問荼蘼開似許。如何春又將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