衫笏貞元朝士,園亭江浙人家。屏風團扇想清華。
白陸飄飄入畫。
身與青松共老,人如香茗才佳。北池風露萬荷花。
嬌女至今能話。
西江月 其三 疊前韻。清代。樊增祥。 衫笏貞元朝士,園亭江浙人家。屏風團扇想清華。白陸飄飄入畫。身與青松共老,人如香茗才佳。北池風露萬荷花。嬌女至今能話。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云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陜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避居滬上。袁世凱執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后遺詩三萬余首,并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云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陜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避居滬上。袁世凱執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后遺詩三萬余首,并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招審知步月。宋代。趙蕃。 三年不對溪南月,況用哦詩向君說。前山落雨此地雷,我自生涼人厭熱。林梢雖復亂蟬鳴,豈不大勝蒼蠅聲。市聲收盡浮橋寂,要子同來作細行。
食薺有感二首 其一。。韓雍。 十月江南天未霜,蒙茸野薺滿園荒。旋呼童子尋根摘,便付庖人入鼎嘗。薦酒漫誇蒲筍懶,調羹殊勝韭芽香。居閒茹美皆君賜,補報無能感意長。
和史濟川見贈。宋代。馮時行。 歲晚扁丹雪霰邊,蕭疏與君俱可憐。向來共厄黃楊閏,別后相逢白發年。覓句剩煩梅作興,攻愁直縱酒稱賢。故人一笑誠希闊,得失休論布幔天。
送靈江住金華講院。宋代。釋行海。 七里灘頭問去律,嶄巖漁石蘚花春。自從一別劉文叔,直到如今少故人。
僻居酬友人。唐代。伍喬。 僻居雖愛近林泉,幽徑閑居碧蘚連。向竹掩扉隨鶴息,就溪安石學僧禪。古琴帶月音聲亮,山果經霜氣味全,多謝故交憐樸野,隔云時復寄佳篇。
金縷曲 磻溪姜太公釣魚臺。。熊東遨。 一路溪聲繞。進山來、涼生暑斂,雨遲風悄。未識何人研水墨,畫出云山初稿。更添個、蓑衣漁佬。穩坐石磯三千載,自無言、守到崖松老。直鉤在,拙勝巧。浪猜怕惹先生笑。算古今、煙波釣客,不知多少。淺釣浮名深釣利,湖海江河池沼。猶未計、旁觀意釣。大小方圓同一夢,試捫心、幾個真醒了?林影下,有歸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