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韓潭,香徑系馬,當時芳樹猶小。竹里聽琴,桐陰閣盞,不信蓬山縹緲。
珠字青箋,有謎語、云郎心照。十六年來,花枝歷亂,看花人老。
漸覺尊前芳緒少。畫梁畔、歌珠縈繞。絳樹三生,青寧幾世,感楚人懷抱。
算櫻桃、花上月,曾窺見、云屏歌笑。倦不成眠,乳鴉啼、紗窗又曉。
氐州第一 感舊,用清真韻酬古微。清代。樊增祥。 來去韓潭,香徑系馬,當時芳樹猶小。竹里聽琴,桐陰閣盞,不信蓬山縹緲。珠字青箋,有謎語、云郎心照。十六年來,花枝歷亂,看花人老。漸覺尊前芳緒少。畫梁畔、歌珠縈繞。絳樹三生,青寧幾世,感楚人懷抱。算櫻桃、花上月,曾窺見、云屏歌笑。倦不成眠,乳鴉啼、紗窗又曉。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云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陜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避居滬上。袁世凱執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后遺詩三萬余首,并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云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陜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避居滬上。袁世凱執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后遺詩三萬余首,并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示內絕句二首 其二。。羅元貞。 珍重秋糧下賜難,只宜稀煮不宜乾。如今卻合養兒訣,最好三分饑與寒。
送陳宜山廷尉奉召北上。明代。湛若水。 多年不見宜山子,到我來時作別筵。三十星霜同榜日,四千風浪各方天。可堪插翅隨鳧翥,不盡揮弦送鳳騫。北斗瞻依意何極,貫城應在五云邊。
秋日感懷。金朝。趙沨。 歲月不相饒,秋風?巳至。蚊雷稍收聲,團扇且復置。久雨不宜人,新涼差快意。數篇東皋詩,引我北窗睡。林泉久隔闊,塵土作憔悴。但有適人適,何嘗事吾事。一貧既忘懷,所好無不遂。世無陶靖節,何人知此味。
讀書 其二。宋代。張九成。 橫浦非吾土,久寓亦何聊。不學元相國,百斛貯胡椒。饑寒何以遣,唯以文字消。方其得意處,捽茹亦逍遙。頓忘物我情,天地本寬饒。告爾二三子,我歌汝其謠。
屋祟行。清代。姚燮。 夜火嘻出怪鳥語,荒國刑天盾戈舞。魌頭蒙面如嬰兒,赤手搴幃夢中蠱。敗樹掛月葉有聲,冷街往往游殤兵。建壇蘸祭未肯散,大儺術窮雙頰赪。北郊地曠多壟塋,爾厲胡來民屋停。此屋將軍之故宅,將軍在天有英魄。喑啞一聲髯豎戟,十萬雄軍能辟易。咄爾小丑風吹塵,膽敢摩挲到虎額。賃居費錢五十緡,托此而處吾有因。清明中元具盂飯,九幽得氣回陽春。窶人雖乏少宰腆,薄不廢禮當毋嗔。夙聞避祟同梟獍,一載遷移更六姓。顛連死喪無完家,犬馬都遭負薪病。豈真陰郁能抗陽,妖
重九日復偕諸子登惠山再疊前韻。清代。薛錦堂。 隨行齒已壓同班,選勝林泉石徑環。扶杖曲腰難戲馬,迎風破帽怕登山。袒肩羅漢原無我,證果菩提尚有閑。咫尺蓬壺游不盡,說經何必度函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