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數銅龍,蓮漏剛三點。細雨颯颯敲窗,銀燭和誰剪。
桐花薄試紅綿,不似西風飐。算到底、春宵比秋暖。
心上事,且付與,南樓雁。錦浪桃花,都道水深情淺。
誰識焦心,綠蠟箋長不能展。玉女應回笑電。
荔子香近 雨夜書感。清代。樊增祥。 靜數銅龍,蓮漏剛三點。細雨颯颯敲窗,銀燭和誰剪。桐花薄試紅綿,不似西風飐。算到底、春宵比秋暖。心上事,且付與,南樓雁。錦浪桃花,都道水深情淺。誰識焦心,綠蠟箋長不能展。玉女應回笑電。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云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陜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避居滬上。袁世凱執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后遺詩三萬余首,并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云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陜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避居滬上。袁世凱執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后遺詩三萬余首,并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七月朔日聞蛩 其三。。弘歷。 唧唧散涼聲,因風度響輕。由來喧本寂,不有滅皆生。宵景聊復玩,秋懷底事縈。黃姑盼牛渚,屈指若為情。
贈筠州司戶施文叔二絕句 其一。宋代。王庭圭。 高軒過我不停輪,風袂飄如出嶺云。渭北江東無盡意,何時重得細論文。
春感。宋代。陳紀。 唾壺壯氣已休休,呼酒田翁與動酬。九十日春長是雨,三千丈發總緣愁。棱棱顏面塵埃滿,渺渺山河歲月遒。谷飲芝餐皆可飽,人生何必稻粱謀。
目病初愈示敬亭貽謀。清代。敦敏。 浮云漸盡尚模糊,慚說星眸戀若珠。對面花如隔秘霧,推窗月似障紗幮。難同阮藉論青白,好向維摩參寂無。忽憶東堂狂飲夜,燈光爛燦醉呼盧。
醉落魄。宋代。周紫芝。 柳邊池閣。晚來卷地東風惡。人生不解頻行樂。昨日花開,今日風吹落。楊花卻似人飄泊。春云更似人情薄。如今始信從前錯。為個蠅頭,輕負青山約。
用五河縣孫驛丞行簡秋涼感懷詩韻 其六。明代。鄭真。 水郭人家處處幽,太平久已息邊籌。箜篌曲奏虹橋月,刁斗聲傳雉堞秋。展席恍驚珠露滴,據床遙指玉繩流。封書欲寄南飛雁,翠竹窗西人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