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窗高臥已如秋,況復(fù)荷風(fēng)上小樓。最是晚村堪畫處,夕陽紅掛樹梢頭。
晚樓閒望。清代。徐搢珊。 北窗高臥已如秋,況復(fù)荷風(fēng)上小樓。最是晚村堪畫處,夕陽紅掛樹梢頭。
字式如,號筱湖,諸生,著有筱湖吟稿二集。民國卅一年由紫云文社印行,為文壇所贊賞。 ...
徐搢珊。 字式如,號筱湖,諸生,著有筱湖吟稿二集。民國卅一年由紫云文社印行,為文壇所贊賞。
登樂陵臺倚梧桐望月有懷南臺李御史藝,七夕。元代。薩都剌。 涼風(fēng)吹墮梧桐月,瀉水泠泠露華白。樂陵臺上悄無人,獨倚梧桐看明月。月高當(dāng)午桐陰直,不覺衣沾露華濕。此時卻憶在金陵,酒醒江樓聽吹笛。
桃源圖詩。明代。程敏政。 冬青之木郁蔥蔥,日落水流西復(fù)東。歲歲年年人不同,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百年廢興增嘆嘅,落紅萬點愁如海。今年花勝去年紅,明年花開復(fù)誰在。可惜落花君莫掃,孤芳轉(zhuǎn)盼同衰草。對此如何不淚垂,十年花送佳人老。志士幽人莫怨嗟,看到子孫能幾家。寸根千里不易到,留種河陽一縣花。
賀平湖。明代。韓殷。 西河戰(zhàn)罷萬方清,處處樓臺歌板聲。白馬錦韉來騕裊,玉樓銀榜枕巖城。風(fēng)傳漏刻星河曙,日照螭頭劍戟明。從此泰階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
云山圖二首 其二。明代。王鏊。 天將雨,山出云,平原草樹杳莫分。須臾云吐近山出,遠(yuǎn)岫婪酣吞欲入。映空明滅疑有無,先后高低殊戢戢。想當(dāng)畫史欲畫時,磅礴含章幾回立。忽然紙上玄云翻,雨腳旋來風(fēng)勢急。至今蔚薈吹不散,白晝高堂空翠濕。雷聲虺虺天冥冥,山前不見行人行。鷓鴣啼斷山雨歇,石橋小瀨湔湔鳴。叢林屋角參差倚,落紅滿庭人未起。憑誰說與顧虎頭,寫置幼輿巖石里。
秋日。宋代。張耒。 隕葉鳥不顧,枯莖蟲莫吟。野荒田已獲,江暗夕多陰。夜語聞山雨,無眠聽楚砧。敝裘還補綻,披拂動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