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東風、定是海東來,海上最春先。乍微陽破臘,梅心已省,柳意都還。雪后南山聳翠,平野欲生煙。記得相逢日,如上林邊。
莫嘆春光易老,算今年春老,還有明年。嘆人生難得,常好是朱顏。有隨軒、金釵十二,為醉嬌、一曲踏珠筵。功名事,算何如此,花下尊前。
八聲甘州(歷下立春)。宋代。晁補之。 謂東風、定是海東來,海上最春先。乍微陽破臘,梅心已省,柳意都還。雪后南山聳翠,平野欲生煙。記得相逢日,如上林邊。莫嘆春光易老,算今年春老,還有明年。嘆人生難得,常好是朱顏。有隨軒、金釵十二,為醉嬌、一曲踏珠筵。功名事,算何如此,花下尊前。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洋河曲。明代。葉元玉。 西風吹洋河,北風吹洋河,風水相激如鳴珂。少年巳有四方志,今日果向窮邊過。我有千里驥,可以空駱駝。我有雙龍劍,當為斬黿鼉。江山風景自殊異,肯把雙淚徒滂沱。韓范亦是書生輩,豈必一一親揮戈。
登伯牙琴臺見菊花。。黃節。 英雄心事托琴中,獨訪孤臺過斷虹。滿地夕陽號朔雁,隔簾人影瘦西風。秋花晚節多遲暮,古調今彈有異同。不為知音為知志,蒼茫山水月湖東。
山中。唐代。方干。 散拙亦自遂,粗將猿鳥同。飛泉高瀉月,獨樹迥含風。果落盤盂上,云生篋笥中。未甘明圣日,終作釣漁翁。
頌古三十一首。宋代。釋如本。 一波才動眾波隨,汩沒塵寰幾個知。突兀須彌橫宇宙,縱橫妙用更由誰。
挽潘守 其三。宋代。林希逸。 鄉閭扶杖久,早歲譽兵間。誰信白頭叟,能柔赤腳蠻。人言勞不報,公有道能閒。似是英雄骨,埋名向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