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記當年楊柳肥,傘墩堤上試春衣。于今極目皆衰草,為問寒煙幾度飛。
重過傘墩堤。近現代。吳文治。 曾記當年楊柳肥,傘墩堤上試春衣。于今極目皆衰草,為問寒煙幾度飛。
吳文治,1933年7月出生,湖南省沅陵縣人,大專文化,曾服務于政府企業部門,任科長、主任、國企書記、廠長等職,技術職稱經濟師,現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沙溪詩詞學會副會長、古龍泉持社社長。平生最大愛好是詩,尤其偏愛唐詩宋詞。 ...
吳文治。 吳文治,1933年7月出生,湖南省沅陵縣人,大專文化,曾服務于政府企業部門,任科長、主任、國企書記、廠長等職,技術職稱經濟師,現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沙溪詩詞學會副會長、古龍泉持社社長。平生最大愛好是詩,尤其偏愛唐詩宋詞。
妒婦津。明代。張煌言。 妒婦死津頭,津亦名「妒婦;」少女相經過,風雨不得渡。或為蓬垢顏,竊恐逢彼怒。古云粥倉庚,可以療此痼;惜哉彼婦愚,雖死猶弗悟!
靈巖十二景 其四 朗公山。宋代。釋仁欽。 萬象森羅古此峰,傳來幾世朗公容。知音會遇無先后,今日依前舊日蹤。
同周車駕邵憲副宴馬大參舊署。明代。黎崇敕。 南旺山河是舊游,相逢何幸此登樓。孤臺遠帶千峰色,一水中分兩地流。石畔葵榴侵客袂,門前楊柳系仙舟。明朝又趁南池勝,李杜遺文好更求。
送李屯田守桂陽二首 其一。宋代。王安石。 泊船香爐峰,始與子相識。寄書邗江上,詒我峰下石。緣以湘水竹,攜持與南北。永懷故人歡,不愿百金易。竹枯歸樵蘇,石爛棄沙礫。夷門得邂逅,綠發皆半白。追思少時事,俛仰如一夕。老矣無所為,空知念疇昔。常思一杯酒,要子相解釋。出門事紛紛,歸臥意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