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馀生,背孀母,孤兒默泣。哀哀寸草,未報春暉百一。
黯風塵,卅年輕換鬢絲白。城北。舊家山,料尚有,兒時居宅。
朦朧烏桕,微顫東溪月色。曾幾番,抱書愁傍寒機側。
凄惻。永負慈恩,外家聞見,還說依稀記得。記柳岸霜疏,夜烏啼急。
秋盧耐曉,正淹梭淚盡,血飄殘織。望斷南云,墓草林楸,空剩荒寂。
待更牽衣,索乳何從覓。
白苧。近現代。徐樹錚。 愧馀生,背孀母,孤兒默泣。哀哀寸草,未報春暉百一。黯風塵,卅年輕換鬢絲白。城北。舊家山,料尚有,兒時居宅。朦朧烏桕,微顫東溪月色。曾幾番,抱書愁傍寒機側。凄惻。永負慈恩,外家聞見,還說依稀記得。記柳岸霜疏,夜烏啼急。秋盧耐曉,正淹梭淚盡,血飄殘織。望斷南云,墓草林楸,空剩荒寂。待更牽衣,索乳何從覓。
1880-1925,字又錚,號鐵珊,安徽省蕭縣醴泉村人。北洋軍閥皖系將領,陸軍上將、遠威將軍。因1919年派兵收復外蒙古而聲名遠揚,著作有《建國銓真》、《視昔軒文稿》、《兜香閣詩集》、《碧夢庵詞》等。 ...
徐樹錚。 1880-1925,字又錚,號鐵珊,安徽省蕭縣醴泉村人。北洋軍閥皖系將領,陸軍上將、遠威將軍。因1919年派兵收復外蒙古而聲名遠揚,著作有《建國銓真》、《視昔軒文稿》、《兜香閣詩集》、《碧夢庵詞》等。
喜雨 其二。明代。唐之淳。 水生華發草毿毿,春半人家未浴蠶。一夜雨聲淮泗白,卻疑蓬底睡江南。
金縷曲 其二 題趙淵甫影。清代。沙元炳。 滿面英靈氣。有平生、撐腸拄腹,五千文字。讀破詩書兼讀律,打疊通何再世。奈舉目、河山都異。論語為薪玄覆瓿,莽乾坤、那有經生事。拚筆硯,永焚棄。無端插腳淮南市。盡銷磨、關符野
挽潘守 其三。宋代。林希逸。 鄉閭扶杖久,早歲譽兵間。誰信白頭叟,能柔赤腳蠻。人言勞不報,公有道能閒。似是英雄骨,埋名向此山。
黃刑部之陜西轉運。宋代。楊億。 百二秦川四塞寬,甘泉烽火報平安。泥書雙筆遷郎署,粒食千金仰縣官。江海斗生拋別墅,關山何日解征鞍。定將鞭算資心計,流馬功成國史刊。
贈臺灣名教授汪中老三首 其二。。何永沂。 今古無端入望中,才名灌耳說汪公。烏衣紅杏緣唐宋,落筆龍蛇墨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