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永和,癸丑暮春,初作蘭亭會。集眾賢,臨峻嶺崇山,有茂林修竹流水。暢幽情,縱無管弦絲竹,一觴一詠佳天氣。于宇宙之中,游心騁目,此娛信可樂只。念人生相與放形骸。或一室晤言襟抱開。靜躁雖殊,當其可欣,不知老至。
然倦復何之。情隨事改悲相系。俯仰間遺跡,往往俱成陳矣。況約境變遷,終期于盡,修齡短景都能幾。謾古換今移,時消物化,痛哉莫大生死。每臨文吊往一興嗟。亦自悼不能喻于懷。算彭殤、妄虛均爾。今之視昔如契,后視今猶昔。故聊敘錄時人所述,慨想世殊事異。后之來者覽斯文,將悠然、有感于此。
哨遍(括蘭亭記)。宋代。吳潛。 在晉永和,癸丑暮春,初作蘭亭會。集眾賢,臨峻嶺崇山,有茂林修竹流水。暢幽情,縱無管弦絲竹,一觴一詠佳天氣。于宇宙之中,游心騁目,此娛信可樂只。念人生相與放形骸。或一室晤言襟抱開。靜躁雖殊,當其可欣,不知老至。然倦復何之。情隨事改悲相系。俯仰間遺跡,往往俱成陳矣。況約境變遷,終期于盡,修齡短景都能幾。謾古換今移,時消物化,痛哉莫大生死。每臨文吊往一興嗟。亦自悼不能喻于懷。算彭殤、妄虛均爾。今之視昔如契,后視今猶昔。故聊敘錄時人所述,慨想世殊事異。后之來者覽斯文,將悠然、有感于此。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
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詰士聞予將至揚留所購滄酒見待。唐代。全祖望。 十年不接麻姑釀,橫海春光夢寐馀。好事更誰千里致,多情為我一尊儲。舊聞幾憶長洲老,絕品宜魁曲洧書。正值江村黃葉滿,旅人乘醉滌塵裾。
一春苦旱因成一章。。陳振家。 似鐵田泥難務耕,枯焦雜草剩蔫莖。雨星偶灑兩三點,雷鼓偏搥幾百聲。人定勝天雖見說,龍停司澤豈能成。彼蒼莫也胸襟窄,計較凡夫懵懂情。
題道士鄭渭濱詩卷。宋代。馮去非。 江湖曾是飲清波,筆染霜華秋最多。夢里誦君新句子,覺來無奈月明何。
蝶戀花·盡道今年春較早。宋代。韓淲。 盡道今年春較早。梅與人情,覺得梅偏好。一樹南豅香未老。春風已自生芳草。來自城中猶帶曉。行到君家,細雨吹池沼。悵望沙坑須會到。玉溪此意年時少。
都中喜晤寶山侄攜眷自蜀歸省并應順天鄉試二首 其一。。金朝覲。 萬里嘗辛苦,高堂尚倚門。白云何處遠,青眼幾人存。邁跡昌宗祏,觀光近帝閽。嗟予猶碌碌,十載事雞豚。
傅山父攜示曾玉堂和余韻答之。宋代。李曾伯。 誰傳新語到邊州,來自鑾坡最緊頭。句法自成臺閣樣,交盟猶為友朋謀。憶征西府勞清夢,望上東門想貴游。何似天風輕借助,放教歸老釣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