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中
落花流水出桃源,暖翠晴云滿藥田。流金古像開香殿,步虛聲未遠,鶴飛來認得神仙。傍草漫山徑,幽花隱洞天,玉女溪邊。
山中隱居
丹翁投老得長生,白鶴依人認小名。青山換主隨他姓,嘆乾坤一草亭,半年不出巖扃。寫十卷《續(xù)仙傳》,和一篇《陋室銘》,補注《茶經(jīng)》。
懷古
秋風(fēng)遠塞皂雕旗,明月高臺金鳳杯。紅妝肯為蒼生計,女妖嬈能有幾?兩蛾眉千古光輝。漢和番昭君去,越吞吳西子歸,戰(zhàn)馬空肥。
黃山道中
何人禮斗上松梢?有客題名刻樹腰。指前峰半日行來到,這山不是小,洞天寬容我詩豪。白云觀欹仙枕,朱砂泉流藥瓢,紫蘭宮玉女吹簫。
【雙調(diào)】湘妃怨 武夷山中落。元代。張可久。 武夷山中落花流水出桃源,暖翠晴云滿藥田。流金古像開香殿,步虛聲未遠,鶴飛來認得神仙。傍草漫山徑,幽花隱洞天,玉女溪邊。山中隱居丹翁投老得長生,白鶴依人認小名。青山換主隨他姓,嘆乾坤一草亭,半年不出巖扃。寫十卷《續(xù)仙傳》,和一篇《陋室銘》,補注《茶經(jīng)》。懷古秋風(fēng)遠塞皂雕旗,明月高臺金鳳杯。紅妝肯為蒼生計,女妖嬈能有幾?兩蛾眉千古光輝。漢和番昭君去,越吞吳西子歸,戰(zhàn)馬空肥。黃山道中何人禮斗上松梢?有客題名刻樹腰。指前峰半日行來到,這山不是小,洞天寬容我詩豪。白云觀欹仙枕,朱砂泉流藥瓢,紫蘭宮玉女吹簫。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 ...
張可久。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
橋上。元代。陳高。 落日清溪上,涼風(fēng)梓樹秋。北來船竟泊,南去水空流。宇宙終無極,干戈未肯休。野人無意緒,獨立數(shù)歸鷗。
秋日雜興。宋代。敖陶孫。 陣云起西北,中原暗黃塵。豈無匡時算,無路不得陳。書生亦過計,夜夜占天文。匣劍似識時,中宵啞然鳴。我亦發(fā)悲歌,沾衣涕從橫。
贈筠州司戶施文叔二絕句 其一。宋代。王庭圭。 高軒過我不停輪,風(fēng)袂飄如出嶺云。渭北江東無盡意,何時重得細論文。
眾口。明代。郭之奇。 結(jié)繩時遠,眾口喁噞。載聲于腕,墨深管铦。陷文不顧,甘諛樂疢,諱疾忘砭。誰能響邇,或恐揚燖。宜彼金人,銘背三緘。
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游西湖。宋代。蘇軾。 詞源灩灩波頭展,清唱一聲巖谷滿。未容雪積句先高,豈獨湖開心自遠。云山已作歌眉淺,山下碧流清似眼。樽前侑酒只新詩,何異書魚餐蠹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