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跳出功名火坑,來到這花月蓬瀛。守著這良田數頃,看一會雨種煙耕。倒大來心頭不驚,每日家直睡到天明。
見斜川雞犬樂升平,繞屋桑麻翠煙生。杖藜無處不堪行,滿目云山畫難成。泉聲,響時仔細聽,轉覺柴門靜。
寒食道中
清明禁煙,雨過郊原,三四株溪邊杏桃,一兩處墻里秋千。隱隱的如聞管弦,卻原來是流水濺濺。人家渾似武陵源,煙靄蒙蒙淡春天。游人馬上裊金鞭,野老田間話豐年。山川,都來杖屨邊,早子稱了閑居愿。
遂閑堂即事
堂名遂閑,偃息其間。對著這青編四圍、翠玉千竿。壁上關仝范寬,枕上陳摶。
古銅圍座錦斕斑,瑪瑙杯斟水晶寒。靈石相間玉潺湲,筆硯窗前雨聲干。倒大來清安,柴門勢不關,一任云飛散。
秋池散慮
池亭草苫,書架牙簽。對著這煙波綠慘,霜葉紅酣。太湖石神剜鬼劚,掩映著這松杉。恰便似蛟龍飛繞玉巉巖,忄害的些野鹿山猿半癡憨。呼童忙為卷疏簾,老子無語但掀髯。遙瞻,云山露半尖,越顯的秋光淡。
【中呂】十二月兼堯民歌。元代。張養浩。 從跳出功名火坑,來到這花月蓬瀛。守著這良田數頃,看一會雨種煙耕。倒大來心頭不驚,每日家直睡到天明。見斜川雞犬樂升平,繞屋桑麻翠煙生。杖藜無處不堪行,滿目云山畫難成。泉聲,響時仔細聽,轉覺柴門靜。寒食道中清明禁煙,雨過郊原,三四株溪邊杏桃,一兩處墻里秋千。隱隱的如聞管弦,卻原來是流水濺濺。人家渾似武陵源,煙靄蒙蒙淡春天。游人馬上裊金鞭,野老田間話豐年。山川,都來杖屨邊,早子稱了閑居愿。遂閑堂即事堂名遂閑,偃息其間。對著這青編四圍、翠玉千竿。壁上關仝范寬,枕上陳摶。古銅圍座錦斕斑,瑪瑙杯斟水晶寒。靈石相間玉潺湲,筆硯窗前雨聲干。倒大來清安,柴門勢不關,一任云飛散。秋池散慮池亭草苫,書架牙簽。對著這煙波綠慘,霜葉紅酣。太湖石神剜鬼劚,掩映著這松杉。恰便似蛟龍飛繞玉巉巖,忄害的些野鹿山猿半癡憨。呼童忙為卷疏簾,老子無語但掀髯。遙瞻,云山露半尖,越顯的秋光淡。
張養浩。 張養浩(1269—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云莊,山東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代表作有《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野行偶見紅樹悵然有感呈石末公。明代。劉基。 紅樹傷心夕照前,漫山映水為誰妍。樹當搖落人尤惜,人自憂愁樹不憐。九譯未通青鳥使,四郊猶漲綠林煙。野夫病足思休息,藉草棲橧擬晏眠。
游洞霄山。宋代。陳律。 白日黃塵客路迷,偶尋幽事入煙扉。云行翠岫鶴爭舞,月落青林人未歸。自喜身心無世系,愿從巖谷謝朝衣。祥光洞口仙題在,讀罷令人悟昨非。
銅雀臺。元代。陳孚。 古臺百尺生野蒿,昔誰筑此當涂高。上有三千金步搖,滿陵寒柏圍鳳綃。西飛燕子東伯勞,塵間泉下路迢迢。龍帳銀箏紫檀槽,怨入漳河翻夜濤。人生過眼草上露,白骨何由見歌舞。獨不念漢家長陵一抔土,玉柙珠襦鎖秋雨。
題董邦達西湖畫冊十四幅 其一 昭慶寺。。弘歷。 招提湖北角,閱武便曾過。碧篆消新火,青松拿老柯。客心惜頹廢,僧意冀檀那。欲擬從其愿,民財慮費多。
建初弟來都省視喜極有感三首 其三。。彭桂。 更傳兒女意,盡解憶長安。索飯啼堪念,牽衣別自難。兩人今旅次,八口在江干。此際愁何似,秋風暮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