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仙娥何處稱觴?帕遞香羅,壽祝張郎。整整杯盤,低低歌舞,淡淡韶光。
想無愧乾坤俯仰,且隨緣詩酒徜徉,樂意何長。人醉西池,月上東墻。
過今朝三月初三,昨夜長庚,書幌光含。狂客追歡,歌姬索笑,余子醺酣。
且莫說鶯兒,試聽他燕子喃南,此樂何堪!多君暢飲,容我高談。
【雙調】折桂令 壽張德中時三月三日。元代。舒頔。 問仙娥何處稱觴?帕遞香羅,壽祝張郎。整整杯盤,低低歌舞,淡淡韶光。想無愧乾坤俯仰,且隨緣詩酒徜徉,樂意何長。人醉西池,月上東墻。 過今朝三月初三,昨夜長庚,書幌光含。狂客追歡,歌姬索笑,余子醺酣。且莫說鶯兒,試聽他燕子喃南,此樂何堪!多君暢飲,容我高談。
舒頔(dí)(一三○四~一三七七),字道原,績溪,(今屬安徽省)人。擅長隸書,博學廣聞。曾任臺州學正,后時艱不仕,隱居山中。入朝屢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終老于家。歸隱時曾結廬為讀書舍,其書齋取名“貞素齋”。著有《貞素齋集》、《北莊遺稿》等。《新元史》有傳。 ...
舒頔。 舒頔(dí)(一三○四~一三七七),字道原,績溪,(今屬安徽省)人。擅長隸書,博學廣聞。曾任臺州學正,后時艱不仕,隱居山中。入朝屢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終老于家。歸隱時曾結廬為讀書舍,其書齋取名“貞素齋”。著有《貞素齋集》、《北莊遺稿》等。《新元史》有傳。
觀柳道傳太宰留題惠山詩卷。明代。周文孚。 五云樓閣錦成堆,仿佛山光百里開。天上神龍行雨去,日邊驄馬踏花來。千年蘭若春余夢,百世文章劫后灰。惟有石泉流不盡,月明猶照鶴飛回。
慈湖中流遇大風舟危甚食時風止游靈巖寺。宋代。張耒。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閑。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
六七月之交山中涼甚。宋代。陸游。 城市方炎熱,村墟乃爾涼。拂窗桐葉下,繞舍稻花香。獨鶴警秋露,雙螢明屋梁。臥聞機婦織,感嘆夜初長。
春日賜金園間居即事。清代。張廷玉。 溪流曲曲繞柴門,石作屏風樹作垣。每與野人臨水坐,梅花香里話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