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歸潭面千尋黑,虎視林隈兩炬燈。執爨正燃吹飯火,乞餐恰值寄眠僧。
倦聽雨后諸巖溜,渴憶春前一片冰。臥看滿山紅日曉,碧瑤城闕郁千層。
宿山館 其六。宋代。徐積。 龍歸潭面千尋黑,虎視林隈兩炬燈。執爨正燃吹飯火,乞餐恰值寄眠僧。倦聽雨后諸巖溜,渴憶春前一片冰。臥看滿山紅日曉,碧瑤城闕郁千層。
徐積(1028—1103)北宋聾人教官。字仲車,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門外,故自號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寧二年,年七十六歲。政和六年(1116),賜謚節孝處士。家鄉人為其建 “徐節孝祠”,明清兩代均有修繕,毀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傳。 ...
徐積。 徐積(1028—1103)北宋聾人教官。字仲車,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門外,故自號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寧二年,年七十六歲。政和六年(1116),賜謚節孝處士。家鄉人為其建 “徐節孝祠”,明清兩代均有修繕,毀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傳。
仙居閣。宋代。沈遼。 鶴馭已歸三十春,至今重閣無纖塵。蟠桃誰知天上事,白骨不駐城中人。門外江流似平昔,林間鳥雀空悲辛。當時留侯強辟谷,黃石老翁悟終身。
宮詞 其一二五。。花蕊夫人徐氏。 海棠花發盛春天,游賞無時引御筵。繞岸結成紅錦帳,暖枝猶拂畫樓船。
送姚處士歸亳州。唐代。劉得仁。 白發麻衣破,還譙別弟回。首垂聽樂淚,花落待歌杯。石路尋芝熟,柴門有鹿來。明王下征詔,應就碧峰開。
雜詩 其二。清代。鄒堯廷。 巖疆數十里,良楛各異族。地連潁與毫,獷悍習成俗。頗聞道旁言,謂我少嚴酷。撫心良自慚,十載負民牧。一邑如一家,痛癢關骨肉。如何治子弟,忍事日鞭撲。秋霜豈不威,未若春風燠。頹習詎難移,惜無仁者術。
三月十八日水濱閒步 其二。明代。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