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藩開吳豪俠滿,歌鐘地屬姑蘇館。相儒獨為緩頰生,笑出彭公瑪瑙碗。
血乾智伯髏不腥,黃土瑩錯紅水精。妖蟆蝕月魄半死,虹光霞氣噴且盈,隱若陣偃邊將營。
彭公彭公古烈士,重慶孤城亦勞止。天忘西顧二十年,畝盡東南數(shù)千里。
武侯祝文何乃偉,敗由宋祚民今祀。太湖底寧魚米豐,官廨喜與閒門同。
酒波碗面動峽影,想見制置師犒飄風中,再酌庶沃磥磊胸。
君不見漢家將軍五郡封,班氏天與世史功。詩狂昭諫客吳越,存心唐室人憐忠。
嗚呼尚友吾豈敢,醉墨慘澹云飛鴻。
宋制置彭大雅瑪瑙碗歌周伯溫參政徵賦。元代。王逢。 淮藩開吳豪俠滿,歌鐘地屬姑蘇館。相儒獨為緩頰生,笑出彭公瑪瑙碗。血乾智伯髏不腥,黃土瑩錯紅水精。妖蟆蝕月魄半死,虹光霞氣噴且盈,隱若陣偃邊將營。彭公彭公古烈士,重慶孤城亦勞止。天忘西顧二十年,畝盡東南數(shù)千里。武侯祝文何乃偉,敗由宋祚民今祀。太湖底寧魚米豐,官廨喜與閒門同。酒波碗面動峽影,想見制置師犒飄風中,再酌庶沃磥磊胸。君不見漢家將軍五郡封,班氏天與世史功。詩狂昭諫客吳越,存心唐室人憐忠。嗚呼尚友吾豈敢,醉墨慘澹云飛鴻。
(1319—1388)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于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筑草堂以居,自號最閑園丁。辭張士誠征辟,而為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于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王逢。 (1319—1388)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于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筑草堂以居,自號最閑園丁。辭張士誠征辟,而為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于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與廣州庠友羅道卿同謁倫白山太史索家君竹小隱序后數(shù)日賦一絕以速之。明代。張?zhí)熨x。 萬丈龍門未易過,感君指引渡風波。海頭多少傍人眼,不濟于今將若何。
寧國蔣氏山居四景 其二 梅溪釣艇。明代。程敏政。 雙槳悠悠出岸沙,釣魚人住水西涯。隔溪殘雪春猶淺,時見寒梅一樹花。
塞上讀霞海篇寄管涔子。明代。林大春。 當代推詞伯,如公思獨玄。明霞歸遠渚,孤月出高天。魯壁存經(jīng)舊,漢宮作賦先。蒼茫辭闕下,灑落向江邊。興引赤城愜,情憐碧海偏。奇文振巖穴,麗藻發(fā)林泉。玉鐸驚回首,金聲失比肩。草書潛逼圣,載酒細論賢。門比孫登重,山因謝朓傳。游秦膺舜岳,思越感堯年。夜夢抽簪侶,秋懷倚劍篇。登臨嗟遠矣,風物轉(zhuǎn)悠然。好靜能齊俗,端居或問禪。賓僚盡傾倒,騷雅幸周旋。重望歸安石,幽期合稚川。曹劉時并蓋,李郭或同船。賤子暫持節(jié),長途許執(zhí)鞭。青門逢勝集,紫省列群仙。忝竊分徐榻,光輝入孔筵。終南巧舞外,長樂婉歌前。忽奏陽春曲,兼聆流水弦。疑游洞庭浦,如陟華山巔。縹緲飛千里,空濛俯八埏。別來馀臘雪,吟處起春煙。朝傍黑河宿,暮從青戍眠。寶刀增意氣,彩筆愧塵緣。塞晚愁聞雁,溪清想釣鳣。何時隨汗漫,白日共聯(lián)翩。醉訪燒丹地,閒行種藥田。枕書仍寤寐,驛傳若留連。沙隱朔云暗,峰回羌樹圓。關(guān)西悵脩阻,空復望飛箋。
祀風師迎神曲。唐代。李中。 太皞御氣,勾芒肇功。蒼龍青旗,爰候祥風。律以和應,□以感通。鼎俎修蚃,時惟禮崇。
鴛鴦湖棹歌 之六十二。清代。朱彝尊。 青粉墻低望里遙,紅泥亭子柳千條。郎船但逐東流水,西麗橋來北麗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