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杖古城荒,飄然意可傷。道宮煙鎖樹,農舍雨頹墻。
捕吏翻疑寇,平人卻笑狂。長吁空仰首,天際正蒼蒼。
游北觀。元代。許衡。 扶杖古城荒,飄然意可傷。道宮煙鎖樹,農舍雨頹墻。捕吏翻疑寇,平人卻笑狂。長吁空仰首,天際正蒼蒼。
(1209—1281)懷孟河內人,字仲平,號魯齋。性嗜學。從姚樞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蘇門,與樞及竇默相講習,以行道為己任。憲宗四年,忽必烈召為京兆提學,及即位,授國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議事中書省,乃上疏言事。謂“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漢法乃能長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勛舊改從亡國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陳,然其言多秘,世罕得聞。又定朝儀、官制。拜中書左丞,劾阿合馬專權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選蒙古子弟教之。又領太史院事,與郭守敬修《授時歷》成。以疾歸。卒謚文正。有《讀易私言》、《魯齋遺書》。 ...
許衡。 (1209—1281)懷孟河內人,字仲平,號魯齋。性嗜學。從姚樞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蘇門,與樞及竇默相講習,以行道為己任。憲宗四年,忽必烈召為京兆提學,及即位,授國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議事中書省,乃上疏言事。謂“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漢法乃能長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勛舊改從亡國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陳,然其言多秘,世罕得聞。又定朝儀、官制。拜中書左丞,劾阿合馬專權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選蒙古子弟教之。又領太史院事,與郭守敬修《授時歷》成。以疾歸。卒謚文正。有《讀易私言》、《魯齋遺書》。
詠松三首 其三。。弘歷。 高標迥出重霄秀,本色常留四季青。為重堅貞栽砌畔,綠陰如滴滿軒庭。
別詩三首(2)。兩漢。佚名。 其一有鳥西南飛,熠熠似蒼鷹。朝發天北隅,暮聞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箋彩繒。因風附輕翼,以遺心蘊蒸。鳥辭路悠長,羽翼不能勝。意欲從鳥逝,駑馬不可乘。其二晨風鳴北林,熠耀東南飛。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樓,想見余光輝。玄鳥夜過庭,仿佛能復飛。褰裳路踟躕,彷徨不能歸。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饑。其三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連翩游客子,于冬服涼衣。去家千余里,一身常渴饑。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漢湄。寒風吹我骨,嚴霜切我肌。憂心常慘戚,晨風為我悲。瑤光游何速,行愿去何遲。仰視云間星,忽若割長帷。低頭還自憐,盛年行已衰。依依戀明世,愴愴難久懷。
寄詩(一作絕微之)。唐代。崔鶯鶯。 自從銷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隱士五首 其一 楚狂。明代。程敏政。 天王不西狩,列國多游士。楚狂獨何人,長歌向夫子。慷慨鳳德衰,當已胡弗已。晏歲草木蕃,吾道亦云否。岐山鳥不至,吾已方自此。
乙巳歲除日收周茂叔虞曹武昌惠書知已赴官零陵丙午正月內成十詩奉寄 其二。宋代。蒲宗孟。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顏。鄉閭接營道,風物近廬山。萬石今興廢,三亭誰往還。不知零與永,二郡孰安閒。
曉發沙城由東山間道薄暮始達宣府。。李時勉。 仆夫促嚴駕,曉發鑾輿先。避彼雞鳴道,迂回由東山。山險歷層疊,路狹經萬盤。下山入地底,登高上云端。俯視蹴飛鳥,仰望捫蒼天。谷崖莽無路,下馬相攀緣。崎嶇幾回轉,猶在數里間。旌旗蔽云日,劍戟森林巒。憩陰摘山果,?壑漱清泉。試看荷戈士,飛走輕飆旋。邊關雖迢遞,大道亦便便。既違澹臺志,驅馳固宜然。悠悠日將夕,始及見平川。未知足力倦,飛騎得前奔。疾風覺后隨,倏忽達軍門。故人喜我至,尊酌且相歡。愿言勵雅操,戮力奉至尊。但愿師奏凱,辛苦馬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