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棲卻得性,永與白云歸。聽鳥思輕舉,看山憶采薇。
樗櫟誰堪并,琴樽趣不稀。煙花彭澤里,出處幸無違。
幽棲。明代。林大欽。 幽棲卻得性,永與白云歸。聽鳥思輕舉,看山憶采薇。樗櫟誰堪并,琴樽趣不稀。煙花彭澤里,出處幸無違。
林大欽(一五一一—一五四五),字敬夫,號東莆、毅齋,海陽(今潮州)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應鄉(xiāng)試,十一年(一五三二)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目睹權臣跋扈,無意仕進,以母老乞歸。筑室以聚族人,結講堂華嚴山,與鄉(xiāng)中子弟講貫六經。海內名流王龍溪、羅念庵、唐荊川及同郡翁東涯、薛中離時相與書言學問之意,獨大欽刊落聞見,能于隱微處著力修存。優(yōu)游典籍,怡情山水,為詩蕭然自得。著有《東莆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溫汝能纂《粵東詩海》卷二一、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四有傳。 ...
林大欽。 林大欽(一五一一—一五四五),字敬夫,號東莆、毅齋,海陽(今潮州)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應鄉(xiāng)試,十一年(一五三二)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目睹權臣跋扈,無意仕進,以母老乞歸。筑室以聚族人,結講堂華嚴山,與鄉(xiāng)中子弟講貫六經。海內名流王龍溪、羅念庵、唐荊川及同郡翁東涯、薛中離時相與書言學問之意,獨大欽刊落聞見,能于隱微處著力修存。優(yōu)游典籍,怡情山水,為詩蕭然自得。著有《東莆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溫汝能纂《粵東詩海》卷二一、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四有傳。
讀莊七首 其六。。程千帆。 惠施過孟諸,莊周棄馀魚。濠梁雖共游,蹤跡亦略殊。窮達與貧富,夜旦相代居。爭關夢覺間,栩栩復蘧蘧。
頌古二十八首 其三。宋代。釋道川。 蝴蜂休戀舊時窼,五百郎君不奈何。欲火逼來無走路,癡心要上白牛車。門前羊鹿權為喻,室內啀喍總是訛。蓬?臭煙相惱處,出身不用動干戈。
高陽。清代。吳藻。 閣雨云疏,弄晴風小,薄寒惻惻如秋。有約湔裙,紅羅先繡蓮鉤。酒鎗茶具安排慣,倩移來、三板輕舟。莫因循,歲歲芳時,日日清游。水鄉(xiāng)曲折疑無路,又花隨柁尾,轉個彎頭。謝了緋桃,二分春色全休。短蓬移入香深處,載新詩、不載閒愁。好溪山,除卻西湖,一半句留。
和張寺簿功父得祠。宋代。釋寶曇。 碧海鯨魚快一逢,不為夜雨泣秋蟲。神交已極天人際,玉立仍馀國士風。故壘山川成舊恨,今年桃李著新功。卻應袖取經綸手,留待君王復沛豐。
送區(qū)彥斯返館長沙。明代。李之世。 津樹澹霏霏,蘭橈蕩曉暉。空江還獨往,投館未言歸。別路縈芳草,閒房傍翠微。同衿憐遠隔,客里授寒衣。
臨江仙 甡翁歸自邢臺,偕曉川兄過訪。近現(xiàn)代。夏承燾。 拋卻長筇登疊閣,共驚腳力如仙。暫同杯茗亦前緣。迎風為禹步,踏雪過堯年。他日京華耆舊傳,幾人名氏相聯(lián)。夢中卵色五湖天。煩君橫帚筆,畫我峭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