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后音書各杳茫,歸來兩鬢亦應霜。未能叩馬勞行李,先許抱琴過墅堂。
門外落花頻自掃,甕頭新醁擬同嘗。怪緣底事無消息,煙瞑鴉棲又夕陽。
謝少滄許見過不至。明代。王天性。 別后音書各杳茫,歸來兩鬢亦應霜。未能叩馬勞行李,先許抱琴過墅堂。門外落花頻自掃,甕頭新醁擬同嘗。怪緣底事無消息,煙瞑鴉棲又夕陽。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則衷,號槐軒,晚年別號半憨。汕頭外砂鎮(zhèn)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舉人。官盱眙縣教諭、豐城縣令、上高縣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賦歸田,肆志于山水詩酒間,嘗作《半憨先生傳》以自況。著有《半憨集》。清馮奉初《潮州耆舊集》卷一六、吳道镕《廣東文徵作者考》卷四有傳。王天性詩,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軒先生遺草》為底本。 ...
王天性。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則衷,號槐軒,晚年別號半憨。汕頭外砂鎮(zhèn)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舉人。官盱眙縣教諭、豐城縣令、上高縣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賦歸田,肆志于山水詩酒間,嘗作《半憨先生傳》以自況。著有《半憨集》。清馮奉初《潮州耆舊集》卷一六、吳道镕《廣東文徵作者考》卷四有傳。王天性詩,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軒先生遺草》為底本。
次韻舒伯源雪晴偶書四首。宋代。李若水。 朝陽飛影戰(zhàn)余寒,樓上高人久屈蟠。想見倚欄三盞后,醉橫詩眼與天寬。
題古中盤五松圖。清代。蔡新。 昔聞畢宏韋偃畫古松,振筆長風浩呼哅。如何此卷僅矮幅,而多夭矯騰踔之蟠龍。鱗爪攫拿勢莫至,濤聲在耳云蕩胸。倬哉萬松老居士,筆端具有造化工。此圖何處得畫本,傳自古云盤谷之中峰。侍從宸游多燕暇,相對勝友此扶筇。濡毫拂素標異狀,貌得盤山古干真形容。最憐后彫質,沐日浴月幾春冬。太平之世豈獨民仁壽,草木亦含雨露濃。君不見,泰山上有五大夫,風煙剝落摧秦封。如此蒼髯礌磈突兀自千古,得非福地神秀鐘。松兮松兮,安得布襪青鞋盤桓于爾側,彷佛乎桂殳木客之高蹤。
新燕。宋代。趙公豫。 養(yǎng)成羽翼在雕梁,掠水穿花技本長。舌口瀾翻驚午夢,好風吹到竹方床。
送趙清臣宰姚江。。樓鑰。 玉立君家好弟兄,藍田風采照花城。版輿壽母人間盛,千里何曾去送迎。
和家字韻呈同社諸公。宋代。廖行之。 平生四海魯東家,貌敬誰能禮有加。試問離歌談狗曲,何如艷曲唱山茶。廣平似鐵詩猶好,河內聞箴喜更夸。惟有謫仙堪痛飲,世間佳處樂無涯。
送鈐轄館使王公二首 其二。宋代。張靖。 玉勒嘶風出錦城,山光野色助離情。行行莫倦神華遠,芳草連云伴去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