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形勝,人物風流,白頭見君恨晚。便覺君家叔度,去人未遠。長憐士元驥足,道直須、別駕方展。問個里,待怎么銷殺,胸中萬卷。
況有星辰劍履,是傳家合在,玉皇香案。零落新詩,我欠可人消遣。留君再三不住,便直饒、萬家淚眼。怎抵得,這眉間、黃色一點。
聲聲慢(送上饒黃倅職滿赴調)。宋代。辛棄疾。 東南形勝,人物風流,白頭見君恨晚。便覺君家叔度,去人未遠。長憐士元驥足,道直須、別駕方展。問個里,待怎么銷殺,胸中萬卷。況有星辰劍履,是傳家合在,玉皇香案。零落新詩,我欠可人消遣。留君再三不住,便直饒、萬家淚眼。怎抵得,這眉間、黃色一點。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塞上讀霞海篇寄管涔子。明代。林大春。 當代推詞伯,如公思獨玄。明霞歸遠渚,孤月出高天。魯壁存經舊,漢宮作賦先。蒼茫辭闕下,灑落向江邊。興引赤城愜,情憐碧海偏。奇文振巖穴,麗藻發林泉。玉鐸驚回首,金聲失比肩。草書潛逼圣,載酒細論賢。門比孫登重,山因謝朓傳。游秦膺舜岳,思越感堯年。夜夢抽簪侶,秋懷倚劍篇。登臨嗟遠矣,風物轉悠然。好靜能齊俗,端居或問禪。賓僚盡傾倒,騷雅幸周旋。重望歸安石,幽期合稚川。曹劉時并蓋,李郭或同船。賤子暫持節,長途許執鞭。青門逢勝集,紫省列群仙。忝竊分徐榻,光輝入孔筵。終南巧舞外,長樂婉歌前。忽奏陽春曲,兼聆流水弦。疑游洞庭浦,如陟華山巔。縹緲飛千里,空濛俯八埏。別來馀臘雪,吟處起春煙。朝傍黑河宿,暮從青戍眠。寶刀增意氣,彩筆愧塵緣。塞晚愁聞雁,溪清想釣鳣。何時隨汗漫,白日共聯翩。醉訪燒丹地,閒行種藥田。枕書仍寤寐,驛傳若留連。沙隱朔云暗,峰回羌樹圓。關西悵脩阻,空復望飛箋。
宿獻花巖作 其一。明代。朱應登。 名山隔歲與心期,古寺經過再賦詩。僮仆解裝先藉草,主僧留客旋烹葵。泉鳴澗壑秋生駛,樹隱房櫳日上遲。豈獨有緣參法界,同行吏部共襟期。
客中感懷四首 其一。清代。秦涌。 家山小別未多時,倏忽寒波動水湄。客里秋聲倍蕭颯,無端觸起故園思。
半月臺歌。。弘歷。 望月惟有登臺宜,不規其滿規半時。半可至滿滿將虧,此義吾聞諸庖羲。開襟海岳樓閣重,忽如擁出滄溟東。玉階瓊戺露半面,弗升弗沉懸半空。半空可望不可即,世界渾作琉璃色。太白單父望鏡湖,我亦因之動遐憶。仙人結璘捧玉壺,以酒觴我我不須。漢文百金尚未逮,唐堯蓂莢安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