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嶺萬里,戴土皆平衍。獨有十三山,石骨開生面。
削疑斧鑿工,畫敵丹青善。峰峰插煙霄,縹緲窮萬變。
崩奔類馬馳,離立如人戰?;蚶艚鸬?,或直若羽箭。
云氣倏有無,日色遞隱見。洞口失金牛,潭側鳴孤雁。
胡嶠記頗詳,蔡圭詩亦羨。予特過其旁,一一為數遍。
十三山。清代。楊賓。 遼西嶺萬里,戴土皆平衍。獨有十三山,石骨開生面。削疑斧鑿工,畫敵丹青善。峰峰插煙霄,縹緲窮萬變。崩奔類馬馳,離立如人戰?;蚶艚鸬?,或直若羽箭。云氣倏有無,日色遞隱見。洞口失金牛,潭側鳴孤雁。胡嶠記頗詳,蔡圭詩亦羨。予特過其旁,一一為數遍。
(1650—1720)浙江山陰人,字可師,號耕夫,晚號大瓢山人。為人作幕。其父坐事長流寧古塔,請代父戍不許,與弟先后出塞省父。習其地理沿革、山川道里、風土人情,著《柳邊紀略》,為世所稱。另有《晞發堂集》、《楊大瓢雜文殘稿》。 ...
楊賓。 (1650—1720)浙江山陰人,字可師,號耕夫,晚號大瓢山人。為人作幕。其父坐事長流寧古塔,請代父戍不許,與弟先后出塞省父。習其地理沿革、山川道里、風土人情,著《柳邊紀略》,為世所稱。另有《晞發堂集》、《楊大瓢雜文殘稿》。
贈劉翰林聯句。近現代。毛澤東。 翻山渡水之名郡,竹杖草履謁學尊。途見白云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餓身。
贈王尊師。唐代。姚合。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游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復何顏。
賀平湖。明代。韓殷。 西河戰罷萬方清,處處樓臺歌板聲。白馬錦韉來騕裊,玉樓銀榜枕巖城。風傳漏刻星河曙,日照螭頭劍戟明。從此泰階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
下彭城而南微雨即事。明代。王世貞。 稍盡彭城山,悠然見清淮。微雨雖沾衣,能令山色佳。出沒前后旌,浮云時與偕。濁酒兩三行,聊以佐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