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鳴蟬。此聽悲無極。群嘶玉樹里。回噪金門側。
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
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流亂罷還續。酸傷合更離。
暫聽別人心即斷。才聞客子淚先垂。故鄉已超忽。空庭正蕪沒。
一夕復一朝。坐見涼秋月。河流帶地從來崄。峭路干天不可越。
紅塵早弊陸生衣。明鏡空悲潘掾發。長安城里帝王州。鳴鐘列鼎自相求。
西望漸臺臨太液。東瞻甲觀距龍樓。說客恒持小冠出。越使常懷寶劍游。
學仙未成便尚主。尋源不見已封侯。富貴功名本多豫。繁華輕薄盡無憂。
詎念嫖姚嗟木梗。誰憶田單倦土牛。歸去來。青山下。
秋菊離離日堪把。獨焚枯魚宴林野。終成獨校子云書。何如還驅少游馬。
聽鳴蟬篇。隋代。盧思道。 聽鳴蟬。此聽悲無極。群嘶玉樹里。回噪金門側。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流亂罷還續。酸傷合更離。暫聽別人心即斷。才聞客子淚先垂。故鄉已超忽。空庭正蕪沒。一夕復一朝。坐見涼秋月。河流帶地從來崄。峭路干天不可越。紅塵早弊陸生衣。明鏡空悲潘掾發。長安城里帝王州。鳴鐘列鼎自相求。西望漸臺臨太液。東瞻甲觀距龍樓。說客恒持小冠出。越使常懷寶劍游。學仙未成便尚主。尋源不見已封侯。富貴功名本多豫。繁華輕薄盡無憂。詎念嫖姚嗟木梗。誰憶田單倦土牛。歸去來。青山下。秋菊離離日堪把。獨焚枯魚宴林野。終成獨校子云書。何如還驅少游馬。
盧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師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學重于當時,仕于北齊。齊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擇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時稱“八米盧郎”。北齊末待詔文林館。北周滅齊后入長安,官至散騎侍郎。一生的主要文學活動在北朝。 ...
盧思道。 盧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師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學重于當時,仕于北齊。齊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擇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時稱“八米盧郎”。北齊末待詔文林館。北周滅齊后入長安,官至散騎侍郎。一生的主要文學活動在北朝。
齋居 時隸司徒卿 其一。明代。韓邦奇。 奉天承帝戒,東省肅齋居。竹蔭春階月,燈明夜榻書。天風傳禁漏,郊露濕鑾輿。清曉朝班事,兢兢整佩琚。
月溪橋。明代。張岳。 月色清且虛,溪流靜而澈。二者相涵映,空山境奇絕。創始昔何人,石虹跨丹穴。幽篁迷舊溪,回磴距飛轍。中有亡懷子,長笛橫翠鐵。一曲寒兔泣,再曲溪石裂。夜深斗柄移,孤峭厲嵽嵲。安得雙飛鴻,相從問真訣。營魄感晦盈,深淵積冰雪。危橋未可梯,茲意吾能說。
和劉同人燕中即事詩六首 其一 賣衣。明代。凌義渠。 豈有裘和葛,冬春共一囊。新裁揀入市,敗枲任堆床。已自甘由缊,誰堪裛蹠香。我私忍便棄,慈母澤難忘。
四禽圖 其三。明代。李東陽。 碧林紅葉驚飛鳥,江上秋風下來早。雁去鴻辭煙水空,蒹葭落盡芙蓉老。原頭鹡鸰如有知,應憐歲暮得同棲。枝間戴勝聲不住,應憶春園初降時。山林動物各有托,野雉分明出叢薄。見說豐年少網羅,低飛不及高飛樂。
當年學步試嬌嬈,此日殘妝恨寂寥。風襲紈羅衣漸薄,露拋金粉氣全銷。
扁舟游女勞相憶,去國騷人枉見招。獨守空房雙蒂斷,寸心誰為寄歸潮。
悲秋十八詠效晚唐體和鄧玄度給諫 其五 秋荷。明代。韓上桂。 當年學步試嬌嬈,此日殘妝恨寂寥。風襲紈羅衣漸薄,露拋金粉氣全銷。扁舟游女勞相憶,去國騷人枉見招。獨守空房雙蒂斷,寸心誰為寄歸潮。
夏景 其一 夏雨生眾綠。宋代。劉辰翁。 入夏可曾晴,陰陰眾綠成。但驚春盡去,誰信雨中生。一月須梅潤,千林但葉聲。荷邊蒲猗儺,桑外筍崢嶸。芳草非無恨,新條各向榮。秧田禾似浪,滿眼幾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