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徵五隱,東都別二賢。云氣浮函谷,星光集潁川。
霸陵采樵路,成都賣卜錢。鹿裘披稍裂,藜床坐欲穿。
阮籍唯長嘯,嵇康訝一弦。澗險無平石,山深足細泉。
短松猶百尺,少鶴已千年。野鳥繁弦囀,山花焰火然。
洞風(fēng)吹戶里,石乳滴窗前。雖無亭長識,終見野人傳。
奉和趙王隱士詩。南北朝。庾信。 洛陽徵五隱,東都別二賢。云氣浮函谷,星光集潁川。霸陵采樵路,成都賣卜錢。鹿裘披稍裂,藜床坐欲穿。阮籍唯長嘯,嵇康訝一弦。澗險無平石,山深足細泉。短松猶百尺,少鶴已千年。野鳥繁弦囀,山花焰火然。洞風(fēng)吹戶里,石乳滴窗前。雖無亭長識,終見野人傳。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zhì),在梁這個南朝文學(xué)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jīng)歷豐富了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zhì),在梁這個南朝文學(xué)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jīng)歷豐富了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感詠二十首 其二。明代。李時行。 孔子五十齡,欣然常讀易。讀至損益時,喟然自嘆息。益者終必損,損者必見益。持盈在守謙,履盛當(dāng)自抑。盛衰互相倚,達者貴先識。易理本元元,圣心相合一。
靈巖十二景 其四 朗公山。宋代。釋仁欽。 萬象森羅古此峰,傳來幾世朗公容。知音會遇無先后,今日依前舊日蹤。
秋思四首 其一。宋代。陸游。 湖邊一夜霜,庭樹無秋聲。懶不近筆硯,何以紓幽情。但有一睡耳,展轉(zhuǎn)無由成。起擁地爐暖,坐待天窗明。
蔎林勸予移居于杭雪舫檗齋二使君亦云然而甌亭和之獨堇浦有以知予之難于遷也。唐代。全祖望。 此間良足樂,思蜀還瞿然。既戀善和書,亦念原氏阡。以茲幾躊踷,孤負卜居萹。我家舊吟社,近在孤山前。連劉諸高士,清風(fēng)定有傳。重荷諸君意,為續(xù)城東緣。他時倘幾幸,得買陽羨田。不妨一歲中,來往三江間。所憂二使君,遠飛不我延。
次韻元日會飲。宋代。劉才邵。 不將簾幕掛檐唇,欲聽飛霙點繡茵。門外湖山元早白,醉中笑語不嫌真。爐煙盡日飄香霧,茗盌侵湯攪玉塵。莫怪更深寒力減,瑤墀今日布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