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朝市。朝市深歸暮。辭北纓而南徂。浮東川而西顧。
逢天地之降祥。值日月之重光。當伊仁之菲薄。非余情之信芳。
充待詔于金馬。奉高宴于柏梁。觀斗獸于虎圈。望窈窕于披香。
游西園兮登銅雀。攀青瑣兮眺重陽。講金華兮議宣室。晝武帷兮夕文昌。
佩甘泉兮履五柞。簪枍栺兮紱承光。托后車兮侍華幄。游渤海兮泛清漳。
天道有盈缺。寒暑遞炎涼。一朝賣玉碗。眷眷惜馀香。
曲池無復處。桂枝亦銷亡。清廟徒肅肅。西陵久茫茫。
薄暮余多幸。嘉運重來昌。忝稽郡之南尉。典千里之光貴。
別北芒于濁河。戀橫橋于清渭。望前軒之早桐。對南階之初卉。
非余情之屢傷。寄茲焉兮能慰。眷昔日兮懷哉。日將暮兮歸去來。
八詠詩 其七 解佩去朝市。南北朝。沈約。 去朝市。朝市深歸暮。辭北纓而南徂。浮東川而西顧。逢天地之降祥。值日月之重光。當伊仁之菲薄。非余情之信芳。充待詔于金馬。奉高宴于柏梁。觀斗獸于虎圈。望窈窕于披香。游西園兮登銅雀。攀青瑣兮眺重陽。講金華兮議宣室。晝武帷兮夕文昌。佩甘泉兮履五柞。簪枍栺兮紱承光。托后車兮侍華幄。游渤海兮泛清漳。天道有盈缺。寒暑遞炎涼。一朝賣玉碗。眷眷惜馀香。曲池無復處。桂枝亦銷亡。清廟徒肅肅。西陵久茫茫。薄暮余多幸。嘉運重來昌。忝稽郡之南尉。典千里之光貴。別北芒于濁河。戀橫橋于清渭。望前軒之早桐。對南階之初卉。非余情之屢傷。寄茲焉兮能慰。眷昔日兮懷哉。日將暮兮歸去來。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
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題無錫楊氏壺中九老圖為蔭北少樞作。清代。夏孫桐。 竹林花萼盡英耆,入洛行窩又一時。各有聲名傳日下,相看杖履趁春期。老人南極占星聚,雅集西園入畫宜。鄉望家禎成國故,從來此會獨標奇。
游西湖。宋代。釋紹嵩。 西湖招提三百六,佳處如春有眉目。一番雨過吞青空,萬頃無波鴨頭綠。望湖樓閣獨自登,煙霏向背攢寒玉。想見襄陽孟浩然,此中有句不容續。道人長坐西山河,骨清氣明韻出俗。久居京闕厭塵土,一夕歸心俊如鵠。明窗為君研破硯,落筆轉頭風雨速。龍山深處如定居,就彼結鄰容我卜。
夢覺聞香。元代。方回。 湖海余生在,桑榆暮景閑。只堪娛老圃,焉用訪名山。鄰屋曉舂急,客床鄉夢還。江天啼鴃處,殘月幾回彎。
送別阿嫂(1) 其二。。費墨娟。 送客逢春可自由,心隨湖水共悠悠。可能相別還相憶,一夕橫塘似舊游。
題致仕袁成均燕申亭。宋代。呂陶。 掛冠歸后愛林泉,擇地為亭欲看山。清畫絕無塵坌到,白云常與性情閒。詩書教子雍容外,琴酒娛賓笑傲間。堂構不隳門有慶,綵衣終約錦衣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