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586)南朝陳吳郡吳人,字伯玉。幼聰慧,能詩善弈,號為神童。武帝永定中,州舉秀才。文帝天嘉中,以文學累遷尚書殿中郎,深為賞識。宣帝太建中,為給事黃門侍郎,轉中庶子,領大著作,撰國史。后主即位,官至吏部尚書。以詳練譜牒,號為稱職。暮年思避權要,謝病不視事。尚清儉,俸祿盡散宗族。有集。 ...
陸瓊。 (537—586)南朝陳吳郡吳人,字伯玉。幼聰慧,能詩善弈,號為神童。武帝永定中,州舉秀才。文帝天嘉中,以文學累遷尚書殿中郎,深為賞識。宣帝太建中,為給事黃門侍郎,轉中庶子,領大著作,撰國史。后主即位,官至吏部尚書。以詳練譜牒,號為稱職。暮年思避權要,謝病不視事。尚清儉,俸祿盡散宗族。有集。
別方希古。明代。程通。 海內交游更許誰,百年心事藉君知。江陵他日芭蕉雨,應憶城西送我時。
錄汴梁宮人語十九首 其七。金朝。楊奐。 仁壽生辰節,君王進玉卮。壽棚兼壽表,留待北還時。
十月二十二日晚。宋代。張耒。 黯黯東牖闇,寂寂吾廬閒。粗糲飽婦子,苜蓿無馀盤。雁急天欲雨,雞棲日已寒。老人袖手坐,一杯聊自寬。
冬夜與錢員外同直禁中。唐代。白居易。 夜深草詔罷,霜月凄凜凜。欲臥暖殘杯,燈前相對飲。連鋪青縑被,封置通中枕。仿佛百馀宵,與君同此寢。
諸子將筑室以畫圖相示三首。宋代。蘇轍。 積因得果通三世,臨老長閑自一時。久爾觀心終未悟,偶然見道了無疑。南遷北返吾何病,片瓦尺椽天與期。自斷此生今已矣,世間何物更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