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八九年,訓注極虓虎。潛身九地底,轉上青天去。
四海鏡清澄,千官云片縷。公私各閑暇,追游日相伍。
豈知禍亂根,枝葉潛滋莽。九年夏四月,天誡若言語。
烈風駕地震,獰雷驅猛雨。夜于正殿階,拔去千年樹。
吾君不省覺,二兇日威武。操持北斗柄,開閉天門路。
森森明庭士,縮縮循墻鼠。平生負奇節(jié),一旦如奴虜。
指名為錮黨,狀跡誰告訴。喜無李杜誅,敢憚髡鉗苦。
時當秋夜月,日值曰庚午。喧喧皆傳言,明晨相登注。
予時與和鼎,官班各持斧。和鼎顧予言,我死知處所。
當庭裂詔書,退立須鼎俎。君門曉日開,赭案橫霞布。
儼雅千官容,勃郁吾累怒。適屬命鄜將,昨之傳者誤。
明日詔書下,謫斥南荒去。夜登青泥坂,墜車傷左股。
病妻尚在床,稚子初離乳。幽蘭思楚澤,恨水啼湘渚。
怳怳三閭魂,悠悠一千古。其冬二兇敗,渙汗開湯罟。
賢者須喪亡,讒人尚堆堵。予于后四年,諫官事明主。
常欲雪幽冤,于時一裨補。拜章豈艱難,膽薄多憂懼。
如何干斗氣,竟作炎荒土。題此涕滋筆,以代投湘賦。
李甘詩。唐代。杜牧。 太和八九年,訓注極虓虎。潛身九地底,轉上青天去。四海鏡清澄,千官云片縷。公私各閑暇,追游日相伍。豈知禍亂根,枝葉潛滋莽。九年夏四月,天誡若言語。烈風駕地震,獰雷驅猛雨。夜于正殿階,拔去千年樹。吾君不省覺,二兇日威武。操持北斗柄,開閉天門路。森森明庭士,縮縮循墻鼠。平生負奇節(jié),一旦如奴虜。指名為錮黨,狀跡誰告訴。喜無李杜誅,敢憚髡鉗苦。時當秋夜月,日值曰庚午。喧喧皆傳言,明晨相登注。予時與和鼎,官班各持斧。和鼎顧予言,我死知處所。當庭裂詔書,退立須鼎俎。君門曉日開,赭案橫霞布。儼雅千官容,勃郁吾累怒。適屬命鄜將,昨之傳者誤。明日詔書下,謫斥南荒去。夜登青泥坂,墜車傷左股。病妻尚在床,稚子初離乳。幽蘭思楚澤,恨水啼湘渚。怳怳三閭魂,悠悠一千古。其冬二兇敗,渙汗開湯罟。賢者須喪亡,讒人尚堆堵。予于后四年,諫官事明主。常欲雪幽冤,于時一裨補。拜章豈艱難,膽薄多憂懼。如何干斗氣,竟作炎荒土。題此涕滋筆,以代投湘賦。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書事。宋代。劉子翚。 三年玉帛走稽山,萬騎凌江稍北還。絕塞風煙連魏闕,千官戎服立朝班。皇圖鳳歷謳歌裹,紫色蛙聲倔強間。露布更傳原上捷,王師早晚下潼關。
和兩翁軒。宋代。李之儀。 何處又傳金椀出,幾人爭看玉山頹。幽情不是風期舊,異境難從指顧開。猿鶴已回塵外駕,煙云休造眼中衰。未妨一老同巾履,香火終年謝劫灰。
應天長 訪板橋舊院遺址。用康伯可韻。近現代。周岸登。 絮云翳日,煙柳斷腸,羈游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念佳麗,藉甚當年,懺情無緒。幽討向何處。種菜編籬,花鳥竟誰主。呼起澹心難寫,孤悰寄毫素。留靈瑣,邀夢雨。對逝水、曼吟千度。蘸金粉、與畫前朝,亂絲成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