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濛濛兮山掩掩,束束別魂眉斂斂。蠡盞覆時天欲明,
碧幌青燈風滟滟。淚消語盡還暫眠,唯夢千山萬山險。
水環環兮山簇簇,啼鳥聲聲婦人哭。離床別臉睡還開,
燈灺暗飄珠蔌蔌。山深虎橫館無門,夜集巴兒扣空木。
雨瀟瀟兮鵑咽咽,傾冠倒枕燈臨滅。倦僮呼喚應復眠,
啼雞拍翅三聲絕。握手相看其奈何,奈何其奈天明別。
通州丁溪館夜別李景信三首。唐代。元稹。 月濛濛兮山掩掩,束束別魂眉斂斂。蠡盞覆時天欲明,碧幌青燈風滟滟。淚消語盡還暫眠,唯夢千山萬山險。水環環兮山簇簇,啼鳥聲聲婦人哭。離床別臉睡還開,燈灺暗飄珠蔌蔌。山深虎橫館無門,夜集巴兒扣空木。雨瀟瀟兮鵑咽咽,傾冠倒枕燈臨滅。倦僮呼喚應復眠,啼雞拍翅三聲絕。握手相看其奈何,奈何其奈天明別。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
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
惜秋華·庚子秋攜家避地廣平,重九日出郭游蓮亭。十八年重到,堤柳蕭瑟,大有江潭之感。用夢窗重九韻。清代。夏孫桐。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城畔翠楊老。盡霜乾曠野,秋光偏好。念倦旅,華發變,漢南重到。無邊墜葉聲凄,甚處吟、庾郎園小。遲了。陣云寒、雁群都少。
次韻堯明如皋道中五首 其五。宋代。呂本中。 侯喜學詩新有聲,坐中忽遇老彌明。故知麥飯與藜藿,不識虞卿醒酒鯖。
減字木蘭花。。袁思亮。 誰恩誰怨。覆雨翻云天不管。法曲凄涼。只有詞人與斷腸。黃金鑄淚。著盡思量無好計。苦恨東風。浪遣狂花爛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