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連太白,兩山知幾重。路盤石門窄,匹馬行才通。
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昨夜山北時,星星聞此鐘。
秦女去已久,仙臺在中峰。簫聲不可聞,此地留遺蹤。
石潭積黛色,每歲投金龍。亂流爭迅湍,噴薄如雷風。
夜來聞清磬,月出蒼山空。空山滿清光,水樹相玲瓏。
回廊映密竹,秋殿隱深松。燈影落前谿,夜宿水聲中。
愛茲林巒好,結宇向谿東。相識唯山僧,鄰家一釣翁。
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紅。物幽興易愜,事勝趣彌濃。
愿謝區中緣,永依金人宮。寄報乘輦客,簪裾爾何容。
冬夜宿仙游寺南涼堂,呈謙道人。唐代。岑參。 太乙連太白,兩山知幾重。路盤石門窄,匹馬行才通。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昨夜山北時,星星聞此鐘。秦女去已久,仙臺在中峰。簫聲不可聞,此地留遺蹤。石潭積黛色,每歲投金龍。亂流爭迅湍,噴薄如雷風。夜來聞清磬,月出蒼山空。空山滿清光,水樹相玲瓏。回廊映密竹,秋殿隱深松。燈影落前谿,夜宿水聲中。愛茲林巒好,結宇向谿東。相識唯山僧,鄰家一釣翁。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紅。物幽興易愜,事勝趣彌濃。愿謝區中緣,永依金人宮。寄報乘輦客,簪裾爾何容。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送蘇修往上饒。唐代。李嘉祐。 愛爾無羈束,云山恣意過。一身隨遠岫,孤棹任輕波。世事關心少,漁家寄宿多。蘆花泊舟處,江月奈人何。
贈俞隱居。明代。祝允明。 水南雉市萬塵趨,水北還容陋巷居。三尺素桐陶靖節,百篇華賦馬相如。心拋世俗爭為事,手錄時賢未見書。欲繼姓名高士傳,怕君嫌我近睢盱。
酒泉子 春夜。清代。吳綺。 花影夭邪,晴月照人今夜。羅窗半展淚痕斜,有些些。巫山欲夢楚云遮,繡被香寒宮麝。隔墻聞響七香車,是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