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家一萬里,提劍擊匈奴。得利渠即死,失利汝即殂。
渠命既不惜,汝命亦何辜。教汝百勝術(shù),不貪為上謨。
詩三百三首 其八十七。唐代。寒山。 去家一萬里,提劍擊匈奴。得利渠即死,失利汝即殂。渠命既不惜,汝命亦何辜。教汝百勝術(shù),不貪為上謨。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浙東天臺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后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nèi)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于天臺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jīng)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
寒山。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浙東天臺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后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nèi)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于天臺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jīng)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贈揭景哲茂才別。元代。范梈。 司揭本楚官,子孫以官氏。揭陽漢建侯,氏實出于史。同源而異流,流各昧其源。泛舟在中河,安得窮昆侖?驅(qū)馬燕山市,路逢子揭子。為我述其先,本自司揭始。及乎旴徙洪,著與揭陽通。以茲究其源,瀕海而南東。南東煙濤惡,將身犯蛟鱷。遠拜故侯墳,遺蹤尚如昨。歸來見翰林,贈以雙南金。集賢亦敬嘆,高文留賞音。二公天下士,子亦庭階美。胡不攬家氈?黃朱耀閭里。九萬扶搖風(fēng),相看尚轉(zhuǎn)蓬。高樓有橫笛,送雁上長空。
閱見一十首 其三。金朝。邊元鼎。 鳳紙銜封玉鏡臺,繡鸞傳記已相猜。傾城笑臉千金樣,莫對閒人一例開。
皖江舟中。清代。陶士契。 廓落湘中客,羈遲皖水偏。江鳴孤棹雨,云亂遠村煙。壯志慚浮梗,名場笑聚膻。半生行止事,回首意茫然。
題峻極下院列岫亭詩。宋代。李廌。 早訝年年狂士來,每來亭上獨徘徊。山應(yīng)又喜添知己,去後山容似死灰。
君子有所思行。魏晉。陸機。 命駕登北山。延佇望城郭。廛里一何盛。街巷紛漠漠。甲第崇高闥。洞房結(jié)阿饋。曲池何湛湛。清川帶華薄。邃宇列綺窗。蘭室接羅幕。淑貌色斯升。哀音承顏作。人生誠行邁。容華隨年落。善哉膏粱士。營生奧且博。宴安消靈根。酖毒不可恪。無以肉食資。取笑葵與藿。
訪湛甘泉翁上唐山居 其二。明代。王漸逵。 肩輿遙度越山崔,野色嵐光撥不開。古壁重留丞相記,綠陰高護尚書臺。馌耕濃向交畦聚,聽講云從獨鳥來。翻憶往年冬至夢,淳醪真飲石翁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