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固傷時,晚歲吾山溪。彼物何曾爭,我自分兩畦。
宣州絕代賢,雅志蘇群黎。胸次包崢嶸,不肯去角圭。
何從得漫名,正恐亦偶題。渺觀身世空,萬境俱一齊。
浪云出處殊,不悟東自西。向來功名轍,復入山水蹊。
公今持左符,早晚朝金閨。生賢出世間,渠能絕攀躋。
要須了此心,泛應忘高低。昔我蓋已漫,今我亦非迷。
賦程伯禹給事漫吾亭一首。宋代。劉一止。 道州固傷時,晚歲吾山溪。彼物何曾爭,我自分兩畦。宣州絕代賢,雅志蘇群黎。胸次包崢嶸,不肯去角圭。何從得漫名,正恐亦偶題。渺觀身世空,萬境俱一齊。浪云出處殊,不悟東自西。向來功名轍,復入山水蹊。公今持左符,早晚朝金閨。生賢出世間,渠能絕攀躋。要須了此心,泛應忘高低。昔我蓋已漫,今我亦非迷。
劉一止(1078~1160)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進士,累官中書舍人、給事中,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為文敏捷,博學多才,其詩為呂本中、陳與義所嘆賞。有《苕溪集》。 ...
劉一止。 劉一止(1078~1160)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進士,累官中書舍人、給事中,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為文敏捷,博學多才,其詩為呂本中、陳與義所嘆賞。有《苕溪集》。
沈公序亦愛亭二首 其一。宋代。孫覿。 吟牽東閣興,靜憩北窗眠。窟小中生月,文高迥入玄。回看甲乙第,已到巳辰邊。不見門生莠,歌鐘尚隱然。
和子山春日雨中書事見寄。宋代。文同。 青春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攜歌管游。鶯花有意欲惱亂,風雨何事相淹留。南園彩棚映綠樹,西湖畫舫臨清流。幾時云陰得斂霽,愿把一樽相獻酬。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宋代。楊萬里。 暖轎行春底見春,遮欄春色不教親。急呼青繖小涼轎,又被春光著莫人。
和江景吳寅長經理屯田道中見寄。明代。蘇葵。 強追霜押窘于徊,天放檐花著意催。自昔到公金擲地,如今慚我釜鳴雷。驅馳莫管青山訝,凋瘵真煩赤手培。王道本來嫌掊尅,曾將阡陌咎誰開。
大廟峽。清代。陶元藻。 天險何曾《禹貢》陳,白波江上起嶙峋。花垂孤石春迎棹,佩響空山夜降神。玉馬驚回猺洞火,寒潮拍盡女墻塵。帆飛三峽行才半,還傍香爐一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