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枕山巔擁翠峰,幽棲更與白云通。半空欄檻千尋外,兩蜀風煙一望中。
晨霽最宜天浩蕩,夕陰先覺雨冥濛。頃年曾坐盤陀石,不到軒前目未窮。
云頂寺蹙云軒。宋代。呂陶。 寺枕山巔擁翠峰,幽棲更與白云通。半空欄檻千尋外,兩蜀風煙一望中。晨霽最宜天浩蕩,夕陰先覺雨冥濛。頃年曾坐盤陀石,不到軒前目未窮。
(1027—1103)成都人,字元鈞,號凈德。仁宗皇祐間進士。神宗熙寧三年舉制科,對策枚數王安石新法之過,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黨蔡確、韓縝、張璪、章惇等。累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知陳州。坐元祐黨奪職,責衡州居住。徽宗立,復集賢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凈德集》。 ...
呂陶。 (1027—1103)成都人,字元鈞,號凈德。仁宗皇祐間進士。神宗熙寧三年舉制科,對策枚數王安石新法之過,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黨蔡確、韓縝、張璪、章惇等。累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知陳州。坐元祐黨奪職,責衡州居住。徽宗立,復集賢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凈德集》。
予宰安溪日景山相訪還山之興浩不可留詩以送。宋代。陳宓。 經年不見意彌親,來愜相思洗吏塵。陋邑苦難留上客,好山終是戀高人。同看臘底梅筠月,便想云間筍蕨春。此去書堂能幾驛,詩筒莫憚往來頻。
題郡園亭館。宋代。趙抃。 為愛東園四照亭,剪開繁木快人情。新秋雨過閒云卷,十里南山兩眼明。
憶遠曲。唐代。元稹。 憶遠曲,郎身不遠郎心遠。沙隨郎飯俱在匙,郎意看沙那比飯。水中書字無字痕,君心暗畫誰會君。況妾事姑姑進止,身去門前同萬里。一家盡是郎腹心,妾似生來無兩耳。妾身何足言,聽妾私勸君。君今夜夜醉何處,姑來伴妾自閉門。嫁夫恨不早,養兒將備老。妾自嫁郎身骨立,老姑為郎求娶妾。妾不忍見姑郎忍見,為郎忍耐看姑面。
寄匡山人。元代。陳基。 早春相見又經秋,秋水迢迢阻泛舟。每見玉山問消息,荔漿何日寄江樓?
蒲節過分春館感賦二首 其二。近現代。余菊庵。 昔同潦倒負清狂,一別卅年各自忙。今日相逢何限感,危機躲盡鬢盈霜。
龍山會 習俗九日登山轉運。。陳永正。 秀谷芳塵冱。十里人潮,一日秋誰主。追攀危徑步。更呼影、結隊穿林何處。相遇暫成歡,看嫵媚、入時嬉女。香幾瓣,旅魂遙祝,逝波南浦。空憐故國多情,廢苑寒花,強欲留君住。佳期應細數。爭忍信、狂客華年如許。峰外陣云橫,天地迥、難招迅羽。壯懷共、蒼崖絕壁,亂松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