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登蔣公門,忽忽五十載。于今見猶子,省記似前代。
慶源得馀波,家范稟性誨。筆下吐雄文,滔滔涌江海。
胸中抱英氣,落落等嵩岱。十嘗試一二,卓犖已稱最。
還朝才幾時,何時又補外。河湟復古地,形勢壯且大。
冊府圖籍存,充國城壘在。臨洮建都府,節制中機會。
守之扼喉吭,動則攻腹背。西羌輒犯順,種落異向背。
呼嗟秦雍間,氛祲恐未艾。連年困飛挽,何日貯倉廥。
一病費調養,已甚其可再。綏懷與剪蕩,黑白燦利害。
吾君鑒勤遠,靜制六合內。仁如天地心,萬類悉容貸。
不矜靈旗伐,未奏短簫凱。一旦春風來,生意入窮塞。
載瞻將軍鉞,猶識使者旆。治邊信有術,豈徒威克愛。
送蔣熙州。宋代。呂陶。 昔登蔣公門,忽忽五十載。于今見猶子,省記似前代。慶源得馀波,家范稟性誨。筆下吐雄文,滔滔涌江海。胸中抱英氣,落落等嵩岱。十嘗試一二,卓犖已稱最。還朝才幾時,何時又補外。河湟復古地,形勢壯且大。冊府圖籍存,充國城壘在。臨洮建都府,節制中機會。守之扼喉吭,動則攻腹背。西羌輒犯順,種落異向背。呼嗟秦雍間,氛祲恐未艾。連年困飛挽,何日貯倉廥。一病費調養,已甚其可再。綏懷與剪蕩,黑白燦利害。吾君鑒勤遠,靜制六合內。仁如天地心,萬類悉容貸。不矜靈旗伐,未奏短簫凱。一旦春風來,生意入窮塞。載瞻將軍鉞,猶識使者旆。治邊信有術,豈徒威克愛。
(1027—1103)成都人,字元鈞,號凈德。仁宗皇祐間進士。神宗熙寧三年舉制科,對策枚數王安石新法之過,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黨蔡確、韓縝、張璪、章惇等。累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知陳州。坐元祐黨奪職,責衡州居住。徽宗立,復集賢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凈德集》。 ...
呂陶。 (1027—1103)成都人,字元鈞,號凈德。仁宗皇祐間進士。神宗熙寧三年舉制科,對策枚數王安石新法之過,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黨蔡確、韓縝、張璪、章惇等。累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知陳州。坐元祐黨奪職,責衡州居住。徽宗立,復集賢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凈德集》。
蒼屏九疊盡飛榮,風雨千巖欲怒鳴。泉石初開天籟發,水山相雜大文生。
每乘清氣陰陽御,漸出光華人世迎。不是銀河天際落,峰頭那得掛長庚。
自吳城至馬當湖江八景 其三 瀑布 在匡廬。明代。郭之奇。 蒼屏九疊盡飛榮,風雨千巖欲怒鳴。泉石初開天籟發,水山相雜大文生。每乘清氣陰陽御,漸出光華人世迎。不是銀河天際落,峰頭那得掛長庚。
壽黃貳守琮七言長律十六韻。明代。龔敩。 西浙澄波浸五湖,平江王氣壓三吳。故家禮樂新文運,澤國山河舊霸圖。昭代賢才誇奕世,中州清淑出名都。云高北海翻鵬翼,塵滿南陽識鳳雛。群史六經那輟誦,萬言九制不操觚。場中策對三千字,天上名傳第幾臚。匹馬春風行隴華,雙旌夜月過延鄜。煌煌肘后懸金印,濟濟腰間綰玉符。中部琴堂思撫字,上饒鈴閣聽傳呼。溪山冰玉平安好,錦繡文章世代無。童子何知親較藝,老儒猶幸借噓枯。九年已喜陪高義,一見真如謁大巫。南極星辰光照室,重陽時節慶垂弧。芳馨杳藹羅椿桂,翠碧交加映竹梧。珠玉未須辭瓦礫,蘋蘩非敢薦潢污。壽觴欲折黃花泛,不與陶潛共酒徒。
古有採鞠茱萸篇而無一語及淵明長房舊事鞠茱。宋代。楊冠卿。 落英拾秋鞠,委佩紉芳蘭。以其清且芬,可服仍可餐。吳茱味苦辛,奚亦登君盤。囊紗縈臂玉,恍記汝南山。黃鵠招不來,仙子何時還。
晚至圣恩寺宿四宜堂。清代。張岡。 暮隨白云至,山月尚未出。言尋石門幽,谷口煙蘿密。欣逢采樵人,招我入禪室。曇花空外香,石溜巖下急。虛堂面五湖,碧動軒窗色。浮生疲津梁,茲焉偶棲息。聞鐘寒不眠,風竹聲蕭瑟。
瞻嶧亭次歐陽圭齋先生韻。明代。謝肅。 黃棟河西一草亭,嶧山相對兩峰青。云浮魯觀無今古,石刻秦文似日星。游子臨流方嘆逝,醉翁行路巳勞形。亦知仁者偏多壽,何必丹丘住福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