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托厚地,稟氣獨英妙。有心出太虛,無情合至道。
君子正容色,烈士全節操。自是萬木王,何辱大夫號。
詠松。宋代。張方平。 受命托厚地,稟氣獨英妙。有心出太虛,無情合至道。君子正容色,烈士全節操。自是萬木王,何辱大夫號。
(1007—1091)應天宋城人,字安道,號樂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舉茂才異等科,復中賢良方正科。歷知昆山縣,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論建甚多,主與西夏講和。累進翰林學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數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參知政事,反對任用王安石,極論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師致仕。既告老,而論事益切,于用兵、起獄尤反復言之。卒謚文定。有《樂全集》。 ...
張方平。 (1007—1091)應天宋城人,字安道,號樂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舉茂才異等科,復中賢良方正科。歷知昆山縣,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論建甚多,主與西夏講和。累進翰林學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數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參知政事,反對任用王安石,極論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師致仕。既告老,而論事益切,于用兵、起獄尤反復言之。卒謚文定。有《樂全集》。
寄盧進齋。宋代。顧逢。 酒邊無日不團欒,獨冷齋中憶舊歡。窗外一株紅杏樹,三年不得與君看。
寄題潘少承西樵山房。明代。黎民表。 新營丹室鐵泉山,千樹梅花不共攀。夜夜京華成短夢,白云紅葉屋三間。
寄匡山人。元代。陳基。 早春相見又經秋,秋水迢迢阻泛舟。每見玉山問消息,荔漿何日寄江樓?
云山圖二首 其二。明代。王鏊。 天將雨,山出云,平原草樹杳莫分。須臾云吐近山出,遠岫婪酣吞欲入。映空明滅疑有無,先后高低殊戢戢。想當畫史欲畫時,磅礴含章幾回立。忽然紙上玄云翻,雨腳旋來風勢急。至今蔚薈吹不散,白晝高堂空翠濕。雷聲虺虺天冥冥,山前不見行人行。鷓鴣啼斷山雨歇,石橋小瀨湔湔鳴。叢林屋角參差倚,落紅滿庭人未起。憑誰說與顧虎頭,寫置幼輿巖石里。
晉安館中紀懷十首 其八。明代。佘翔。 越王臺上望,秋色最堪憐。五虎羅青嶂,雙鴻破碧天。芙蓉充雜佩,蟋蟀伴孤眠。欲覓知音者,雷陽路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