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發趙屯路,郊務曷勝紀。扁舟轉重灘,棹激浪還汜。
村深雞競鳴,時見出農耜。楓林宿靄收,茅屋炊煙起。
依稀遠江湖,漸覺近城市。逢人問歸程,舟子行且喜。
宿雨起新漲,蒹葭沒秋水。思倦名利涂,醒心甘洗耳。
先生棄儒冠,高蹈出鄉里。優游吳楚間,生事丹砂里。
壯年厭世紛,歲暮少知己。欲拂珊瑚竿,東溟釣青鯉。
學仙終難期,世事那有已。得錢聊問道,垂老無妻子。
故人懷千里,豈念固窮士。
次方叔淵先生自趙屯歸城中韻。元代。朱德潤。 晨發趙屯路,郊務曷勝紀。扁舟轉重灘,棹激浪還汜。村深雞競鳴,時見出農耜。楓林宿靄收,茅屋炊煙起。依稀遠江湖,漸覺近城市。逢人問歸程,舟子行且喜。宿雨起新漲,蒹葭沒秋水。思倦名利涂,醒心甘洗耳。先生棄儒冠,高蹈出鄉里。優游吳楚間,生事丹砂里。壯年厭世紛,歲暮少知己。欲拂珊瑚竿,東溟釣青鯉。學仙終難期,世事那有已。得錢聊問道,垂老無妻子。故人懷千里,豈念固窮士。
(1294—1365)睢陽人,徙吳中,字澤民。工畫山水人物,能詩,善書。仁宗延祐末薦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國史院編修。英宗嗣位,出為鎮東儒學提舉,后棄官歸。順帝至正中,起為行中書省照磨,攝守長興。有《存復齋集》。 ...
朱德潤。 (1294—1365)睢陽人,徙吳中,字澤民。工畫山水人物,能詩,善書。仁宗延祐末薦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國史院編修。英宗嗣位,出為鎮東儒學提舉,后棄官歸。順帝至正中,起為行中書省照磨,攝守長興。有《存復齋集》。
八月湖浸天,揚帆入秋色。岷峨雪氣來,寒漲瀟湘碧。
子真冥鴻志,不逐籠下翼。九女疊云屏,於焉恣棲息。
新詩山水思,靜入陶謝格。困醉松花春,追攀紫煙客。
送鄭子寬棄官東游便歸女幾。唐代。李群玉。 八月湖浸天,揚帆入秋色。岷峨雪氣來,寒漲瀟湘碧。子真冥鴻志,不逐籠下翼。九女疊云屏,於焉恣棲息。新詩山水思,靜入陶謝格。困醉松花春,追攀紫煙客。相逢十年舊,嚬笑等歡慽.一飯玉露蔬,中腸展堆積。停食不盡意,傾意悵可惜。云水一分飛,離憂洞庭側。回車三鄉路,仙菊正堪摘。寄謝杜蘭香,何年別張碩。
家居。宋代。陸游。 清世念遺民,常情重老人。饋漿煩郡府,分胙媿鄉鄰。獲稻黃云卷,舂粳玉粒新。膨脝自摩腹,一笑欲忘貧。
游南薰亭。明代。陳璉。 桂林名勝地,臺觀跡多陳。空馀南薰亭,屹立漓水濆。使君喜登臨,從游有嘉賓。拂石坐紫苔,援琴鼓南薰。神暢情所感,理契意爰臻。忽茲縱遐矚,躋攀極嶙峋。下瞰皇澤灣,流水碧沄沄。石洞深窈窕,清虛絕垢氛。昔賢有遺刻,半雜苔蘚紋。江山宛如故,韶音誰復聞。登臨稍畢景,感慨懷古人。早晚聽履聲,行當近星辰。
浣溪沙 其三。唐代。張泌。 獨立寒階望月華,露濃香泛小庭花,繡屏愁背一燈斜。云雨自從分散后,人間無路到仙家,但憑魂夢訪天涯。
昆巖。宋代。林景熙。 神斧何年鑿,南山片石盤。玉藏仙笥古,翠落縣門寒。老木天邊瘦,歸云雨外殘。市塵吹不到,朝夕靜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