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子壁上詩,慨然想見君有奇。甘子避世東墻下,君數顧之何所為。
其日示我一長篇,上傳山西巡撫忠襄蔡公賢。后有論贊三百言,睢陽之烈千古傳。
張君傳如韓退之,附載中軍應都司。凜凜南八好男兒,方伯名與許遠齊。
更有寧武周將軍,闔門戰死無孑遺。感公遺書自憤發,愧死賀蘭不出師。
是時蔡公奉旨已解任,力戰十日,城破自經三立祠。
勞瘠身輕不得死,時盛乃脫鐵甲加公衣。歸家手殺子與妻,再拜尸前經樹枝。
門皂廝養二十余,祠前樹下尸累累。我同林子讀至是,默然無聲淚雨垂。
吏部曰公用人侵我吏,臺省曰公儒者不可使。國是日非士解體,傳中一一詳其事。
乃知張君不獨愛忠臣,能見大計有如此。我翻案上書,明季遺聞多刪除。
林子拍案大叫絕,何人今能為此說。甘子拱手君莫疑,此亦張君之所為。
朝出城西門,甘子送我乘桴行。江風颯颯吹白蘋,石瀨回薄濺衣巾。
悔于南豐不識君。
走筆寄甘健齋轉張曲江明府。明代。魏禧。 甘子壁上詩,慨然想見君有奇。甘子避世東墻下,君數顧之何所為。其日示我一長篇,上傳山西巡撫忠襄蔡公賢。后有論贊三百言,睢陽之烈千古傳。張君傳如韓退之,附載中軍應都司。凜凜南八好男兒,方伯名與許遠齊。更有寧武周將軍,闔門戰死無孑遺。感公遺書自憤發,愧死賀蘭不出師。是時蔡公奉旨已解任,力戰十日,城破自經三立祠。勞瘠身輕不得死,時盛乃脫鐵甲加公衣。歸家手殺子與妻,再拜尸前經樹枝。門皂廝養二十余,祠前樹下尸累累。我同林子讀至是,默然無聲淚雨垂。吏部曰公用人侵我吏,臺省曰公儒者不可使。國是日非士解體,傳中一一詳其事。乃知張君不獨愛忠臣,能見大計有如此。我翻案上書,明季遺聞多刪除。林子拍案大叫絕,何人今能為此說。甘子拱手君莫疑,此亦張君之所為。朝出城西門,甘子送我乘桴行。江風颯颯吹白蘋,石瀨回薄濺衣巾。悔于南豐不識君。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與汪琬、侯方域并稱清初散文三大家,與兄際瑞、弟禮合稱寧都三魏,三魏兄弟與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岳維屏、彭任等合稱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號裕齋。江西寧都人,明末諸生,明亡隱居翠微峰勺庭,人稱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會友,傳播其明道理、識時務、重廉恥、畏名義的學說,結納賢豪,以圖恢復。他的文章多頌揚民族氣節人事,表現出濃烈的民族意識。還善于評論古人的業跡,對古人的是非曲直、成敗得失都有一定的見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
魏禧。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與汪琬、侯方域并稱清初散文三大家,與兄際瑞、弟禮合稱寧都三魏,三魏兄弟與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岳維屏、彭任等合稱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號裕齋。江西寧都人,明末諸生,明亡隱居翠微峰勺庭,人稱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會友,傳播其明道理、識時務、重廉恥、畏名義的學說,結納賢豪,以圖恢復。他的文章多頌揚民族氣節人事,表現出濃烈的民族意識。還善于評論古人的業跡,對古人的是非曲直、成敗得失都有一定的見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與君相見即相歡,元季于今復二難。去國暫憐鴻影散,沖星時怪鸊膏寒。
潮陽遠道春誰伴,別墅離尊日未闌。后夜荊花還共笑,孤舟回首獨漫漫。
俟居弟雨田并舟南至楊村聞兄潮陽之命別去賦此送之。明代。游樸。 與君相見即相歡,元季于今復二難。去國暫憐鴻影散,沖星時怪鸊膏寒。潮陽遠道春誰伴,別墅離尊日未闌。后夜荊花還共笑,孤舟回首獨漫漫。
所懷。宋代。文天祥。 予自皋亭山為北所留,深悔一出之誤。聞故人劉小村、陳蒲塘引兵而南,流涕不自堪。只把初心看,休將近事論。誓為天出力,疑有鬼迷魂。明月夜推枕,春風晝閉門。故人萬山外,俯仰向誰言。
觀校獵上淮西相公。唐代。劉長卿。 龍驤校獵邵陵東,野火初燒楚澤空。師事黃公千戰后,身騎白馬萬人中。笳隨晚吹吟邊草,箭沒寒云落塞鴻。三十擁旄誰不羨,周郎少小立奇功。
思開平下毗陵。明代。朱元璋。 憶昔雄師罷戰灰,開平猶有教軍臺。自從南向北征去,直到如今永不來。思起相從不憚役,想來奮戰愈增哀。有時夢里還相見,抱鼓聲中旗甲開。
再赴襄陽辱宣武相公貽詩今用奉酬。唐代。李逢吉。 解韨辭丹禁,揚旌去赤墀。自驚非素望,何力及清時。又據三公席,多慚四老祠。峴山風已遠,棠樹事難追。江漢饒春色,荊蠻足夢思。唯憐吐鳳句,相示鑿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