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無晨暮,薄田隨所經(jīng)。雖非達(dá)者致,元是野人形。
晴雨滋寒水,涼飆起夕坰。何知謝金紫,歸意反吾寧。
秋日郊行。明代。李舜臣。 步出無晨暮,薄田隨所經(jīng)。雖非達(dá)者致,元是野人形。晴雨滋寒水,涼飆起夕坰。何知謝金紫,歸意反吾寧。
李舜臣(朝鮮語:???,1545年-1598年),字汝諧,本貫德水(今朝鮮黃海北道開豐郡),生于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李氏朝鮮時期名將。官至三道水軍統(tǒng)制使、全羅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紀(jì)抵抗日軍侵朝(壬辰倭亂)時,曾立下汗馬功勞。1597年,他在朝鮮南部的珍島與朝鮮本土的鳴梁海峽(今屬韓國)僅靠12艘艦船擊敗日寇300余條船(戰(zhàn)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條)。1598年在露梁海戰(zhàn)中犧牲,享年53歲。謚號忠武,死后追贈領(lǐng)議政,與乙支文德、姜邯贊一并被后世朝鮮半島奉為三大救國英雄。 ...
李舜臣。 李舜臣(朝鮮語:???,1545年-1598年),字汝諧,本貫德水(今朝鮮黃海北道開豐郡),生于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李氏朝鮮時期名將。官至三道水軍統(tǒng)制使、全羅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紀(jì)抵抗日軍侵朝(壬辰倭亂)時,曾立下汗馬功勞。1597年,他在朝鮮南部的珍島與朝鮮本土的鳴梁海峽(今屬韓國)僅靠12艘艦船擊敗日寇300余條船(戰(zhàn)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條)。1598年在露梁海戰(zhàn)中犧牲,享年53歲。謚號忠武,死后追贈領(lǐng)議政,與乙支文德、姜邯贊一并被后世朝鮮半島奉為三大救國英雄。
寄匡山人。元代。陳基。 早春相見又經(jīng)秋,秋水迢迢阻泛舟。每見玉山問消息,荔漿何日寄江樓?
百法庵次載叔韻 其二。宋代。韓淲。 日遲無處著詩狂,寄傲僧窗小小房。一陣楊花風(fēng)澹蕩,試回清夢到池塘。
浪淘沙 春晝。清代。陳星垣。 遲日滿窗紗。鸚語無嘩。小廊春色故秾些。瘦盡爐煙人倦午,簾影當(dāng)花。繡幕捲朱霞。認(rèn)取天涯。幾時芳草夕陽斜。燕子可憐飛緩緩,歸去誰家。
成都大閱。宋代。陸游。 千步球場爽氣新,西山遙見碧嶙峋。令傳雪嶺蓬婆外,聲震秦川渭水濱。旗腳倚風(fēng)時弄影,馬蹄經(jīng)雨不沾塵。屬櫜縛褲毋多恨,久矣儒冠誤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