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時春欲半,映日色皆分。草意侵階出,新聲到處聞。
林開花照樹,冰泮水生紋。更有銜泥燕,飛來意似欣。
于時仲春作仲春詩。明代。李舜臣。 維時春欲半,映日色皆分。草意侵階出,新聲到處聞。林開花照樹,冰泮水生紋。更有銜泥燕,飛來意似欣。
李舜臣(朝鮮語:???,1545年-1598年),字汝諧,本貫德水(今朝鮮黃海北道開豐郡),生于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李氏朝鮮時期名將。官至三道水軍統制使、全羅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紀抵抗日軍侵朝(壬辰倭亂)時,曾立下汗馬功勞。1597年,他在朝鮮南部的珍島與朝鮮本土的鳴梁海峽(今屬韓國)僅靠12艘艦船擊敗日寇300余條船(戰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條)。1598年在露梁海戰中犧牲,享年53歲。謚號忠武,死后追贈領議政,與乙支文德、姜邯贊一并被后世朝鮮半島奉為三大救國英雄。 ...
李舜臣。 李舜臣(朝鮮語:???,1545年-1598年),字汝諧,本貫德水(今朝鮮黃海北道開豐郡),生于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李氏朝鮮時期名將。官至三道水軍統制使、全羅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紀抵抗日軍侵朝(壬辰倭亂)時,曾立下汗馬功勞。1597年,他在朝鮮南部的珍島與朝鮮本土的鳴梁海峽(今屬韓國)僅靠12艘艦船擊敗日寇300余條船(戰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條)。1598年在露梁海戰中犧牲,享年53歲。謚號忠武,死后追贈領議政,與乙支文德、姜邯贊一并被后世朝鮮半島奉為三大救國英雄。
暮春張考功助甫邀游韋氏園時梁舍人思伯偕至 其五。明代。黎民表。 林壑晚逾勝,風塵遠暫忘。物情嫌骯臟,吾意在耕桑。敗葉蟲行篆,濃花密占房。浮生堪濁酒,窮遠任蒼蒼。
泊舟大湘。明代。曹學佺。 停棹投漁火,人煙自一區。遠行銜月淺,隔水度營孤。夕露無聲墜,寒猿有淚呼。臨流歸夢促,安得涉江湖。
初至襄陽與熊心開總理夜話。。梁朝鐘。 虎帳銅壺夜氣清,羽林十萬靜無聲。單于冬入殘三輔,漢上秋成縶九營。勿慮衛青終失寵,無勞賈詡更談兵。吳山楚水年馀別,殘角空階盡月明。
山腳散步由舍北歸。宋代。陸游。 空碧升團月,江郊弄夕霏。生涯今始是,年事古猶稀。冰解魚初躍,風和雁欲歸。興來忘遠近,草露已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