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疾出城西,仰天發長嘯。山川莽回互,云物相炳耀。
薰風滌煩襟,旭日明遠照。人生獨何為,薄俗畏譏誚。
昨日長男歸,悲極還一笑。連年遭亂離,辛苦遁邊徼。
折肱指欲墮,忍死事忠孝。三子在目前,寧論賢不肖。
茍遂骨肉歡,焉能羨華要。道經神仙宮,霜威宿廊廟。
勁節高抗云,雄文遠垂教。再拜韓荊州,微公孰同調。
甲辰四月二十五日過西宮謁別韓治書公衡。明代。鄭潛。 輿疾出城西,仰天發長嘯。山川莽回互,云物相炳耀。薰風滌煩襟,旭日明遠照。人生獨何為,薄俗畏譏誚。昨日長男歸,悲極還一笑。連年遭亂離,辛苦遁邊徼。折肱指欲墮,忍死事忠孝。三子在目前,寧論賢不肖。茍遂骨肉歡,焉能羨華要。道經神仙宮,霜威宿廊廟。勁節高抗云,雄文遠垂教。再拜韓荊州,微公孰同調。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后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為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后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為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開河待閘苦熱。明代。陸深。 長江無六月,此語為誰傳。筠簟紗廚里,何人不可憐。我家本在三江上,竹樹成行更森爽。畫閣含風蘸水開,仙槎到海隨潮長。波搖云夢通具區,地接蓬萊與方丈。何似黃塵千尺高,脫巾群飲總稱豪。銀床玉井無由覓,赤腳層冰何處逃。徒聞東郡泉千派,不濟南湖水一篙。臨流欲渡還晞發,待看西巖吐新月。萬貫誰纏鶴背輕,一蓬自笑鳩巢拙。人間合有清涼方,半捲湘簾坐超忽。君不見陶潛釀秫,兩疏賜金。罹此毒熱,聽我吳吟。
三月十八日水濱閒步 其二。明代。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題潘臞齋客安書院。宋代。陳深。 屋上即青山,柴扉鎮日嵌。煙霞三徑足,天地一身閑。歸去詞堪和,間居賦右刪。簞瓢差自樂,高視眇塵環。
長安肆中有擁書甚富而秘不示人詩以異之。明代。凌義渠。 古香拂拂手摩挲,為惜牟珠剩幾多。憑仗血誠通姓字,一編高擁意如何。
三月初詣祖父母父母各墓所 其四。明代。林熙春。 金獅玉簡鎖棉洋,母氏棲神是故鄉。天馬當前鞍一軸,云龍數下誥三章。百年已竭和熊苦,今日方彰卻鲊良。春暮不催風雨至,對揚甫畢見天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