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三山春色早,青池阿母馳青鳥。南岳存華初度年,霞纓朱佩光繚繞。
遙遙華冑兩名家,辟疆之竹河陽花。紫薇鳳閣連三殿,彤管鸞章賁六珈。
廿載金門稱避世,雞鳴贈佩尋常事。道韞終多林下風,秦嘉每報途中字。
超然燕處誦黃庭,鬒發朱顏學鍊形。能將諶母兼龐母,能解珠經勝玉經。
檀施銖衣香積飯,繽紛幢蓋天花散。繡佛釙神大內知,琳宮貝藏來真旦。
不因福果尚空虛,龍女能銜照乘珠。詩有鳴鳩章壺范,人同蘭玉繞庭隅。
九華爛熳元宵候,梅花恰與優曇逗。稱觴寧羨八千春,載筆敢從中壘后。
壽潘中舍顧夫人六帙。明代。董其昌。 海上三山春色早,青池阿母馳青鳥。南岳存華初度年,霞纓朱佩光繚繞。遙遙華冑兩名家,辟疆之竹河陽花。紫薇鳳閣連三殿,彤管鸞章賁六珈。廿載金門稱避世,雞鳴贈佩尋常事。道韞終多林下風,秦嘉每報途中字。超然燕處誦黃庭,鬒發朱顏學鍊形。能將諶母兼龐母,能解珠經勝玉經。檀施銖衣香積飯,繽紛幢蓋天花散。繡佛釙神大內知,琳宮貝藏來真旦。不因福果尚空虛,龍女能銜照乘珠。詩有鳴鳩章壺范,人同蘭玉繞庭隅。九華爛熳元宵候,梅花恰與優曇逗。稱觴寧羨八千春,載筆敢從中壘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歷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后謚“文敏”。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歷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后謚“文敏”。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妒婦津。明代。張煌言。 妒婦死津頭,津亦名「妒婦;」少女相經過,風雨不得渡。或為蓬垢顏,竊恐逢彼怒。古云粥倉庚,可以療此痼;惜哉彼婦愚,雖死猶弗悟!
談心握手細論交,沖雨何妨曉出郊。空谷有緣頻倒屣,草堂無徑欲誅茅。
且憑尊酒攢幽思,未暇炎涼與世嘲。此別思君無個事,山門惟許一僧敲。
夏日沈石圃云靜野邢文臺陳仰坡夜宴石圃分韻二首 其二。明代。張子翼。 談心握手細論交,沖雨何妨曉出郊。空谷有緣頻倒屣,草堂無徑欲誅茅。且憑尊酒攢幽思,未暇炎涼與世嘲。此別思君無個事,山門惟許一僧敲。
被西風吹不斷新愁。吾歸欲安歸。望秦云蒼憺,蜀山渺渀,楚澤平漪。鴻雁依人正急,不奈稻粱稀。獨立蒼茫外,數遍群飛。多少曹苻氣勢,只數舟燥葦,一局枯棋。更元顏何事,花玉困重圍。算眼前、未知誰恃,恃蒼天、終古限華夷。還須念,人謀如舊,天意難知。
八聲甘州·被西風吹不斷新愁。宋代。魏了翁。 被西風吹不斷新愁。吾歸欲安歸。望秦云蒼憺,蜀山渺渀,楚澤平漪。鴻雁依人正急,不奈稻粱稀。獨立蒼茫外,數遍群飛。多少曹苻氣勢,只數舟燥葦,一局枯棋。更元顏何事,花玉困重圍。算眼前、未知誰恃,恃蒼天、終古限華夷。還須念,人謀如舊,天意難知。
詠瀟湘八景各一首·洞庭秋月。宋代。劉克莊。 寄聲謝軒帝,不必奏鈞天。一碧九萬里,橫吹鐵笛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