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相逢記望塵,十年心事合離因。貧曾寄食兼扶病,老尚求官遽歿身。
子姓同時家欲盡,圖書四散跡猶新。從今俠氣憑誰語,江畔孤蹤獨愴神。
傷楊東木。清代。汪中。 馬上相逢記望塵,十年心事合離因。貧曾寄食兼扶病,老尚求官遽歿身。子姓同時家欲盡,圖書四散跡猶新。從今俠氣憑誰語,江畔孤蹤獨愴神。
(1744—1794)江蘇江都人,字容甫。幼孤貧,賴母授讀。少長,游書肆,借閱經史百家書籍,過目成誦,遂為通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貢生。以母老不赴朝考。文章以漢魏六朝為則,卓然為清代中葉大家。篤志經學,尤精《周官》、《左氏傳》,兼治諸子。與同鄉王念孫、劉臺拱為友,服膺顧炎武,自許為私淑弟子。曾應湖廣總督畢沅之聘,撰《黃鶴樓銘》等文,傳誦一時。后至杭州文瀾閣掌《四庫全書》,旋卒。有《廣陵通典》、《春秋后傳》、《容甫先生遺詩》、《述學內外篇》。 ...
汪中。 (1744—1794)江蘇江都人,字容甫。幼孤貧,賴母授讀。少長,游書肆,借閱經史百家書籍,過目成誦,遂為通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貢生。以母老不赴朝考。文章以漢魏六朝為則,卓然為清代中葉大家。篤志經學,尤精《周官》、《左氏傳》,兼治諸子。與同鄉王念孫、劉臺拱為友,服膺顧炎武,自許為私淑弟子。曾應湖廣總督畢沅之聘,撰《黃鶴樓銘》等文,傳誦一時。后至杭州文瀾閣掌《四庫全書》,旋卒。有《廣陵通典》、《春秋后傳》、《容甫先生遺詩》、《述學內外篇》。
高士頌九十一首 其七十一 韓康。明代。黃省曾。 伯休謝俗,斸藥青冥。通都樹價,細女舉名。飄然改業,遐蔽霸陵。佯隨國聘,俄蹈虛真。
李邦直出巡青州余不久將赴南都比歸不及見矣。宋代。蘇轍。 東道初來托故人,南樓頻上泗河漘。江山尚有留人意,樽俎寧當厭客貧。顧我及秋行不久,問君觸熱去何因。西歸涼冷霜風后,濁酒清詩誰與親。
和江景吳寅長經理屯田道中見寄。明代。蘇葵。 強追霜押窘于徊,天放檐花著意催。自昔到公金擲地,如今慚我釜鳴雷。驅馳莫管青山訝,凋瘵真煩赤手培。王道本來嫌掊尅,曾將阡陌咎誰開。
祖道春明三載強,宛如蘇李賦河梁。君應食酒談廷尉,我但登臨憶侍郎。
一棹不妨衣帶水,九秋誰拂蒯緱霜。祗園處處堪題石,莫遣青山負舉觴。
鄖襄之役與伯玉侍郎別恰三載矣聞出谼中至錢唐走信奉迎因成感舊之作。明代。王世貞。 祖道春明三載強,宛如蘇李賦河梁。君應食酒談廷尉,我但登臨憶侍郎。一棹不妨衣帶水,九秋誰拂蒯緱霜。祗園處處堪題石,莫遣青山負舉觴。
相思黃岳甚,況復故人多。汝向豐溪曲,為予傳嘯歌。
白云無事否,春色奈愁何。心似諸峰月,依依在女蘿。
汪仲子持令兄栗亭及諸君書自歙至廣州相問于其歸也為詩二章送之兼寄諸君 其二。清代。屈大均。 相思黃岳甚,況復故人多。汝向豐溪曲,為予傳嘯歌。白云無事否,春色奈愁何。心似諸峰月,依依在女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