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駘巖。愛雜花生樹,香隨路轉。為探幽、未訪茆庵,正藜杖泥松,芒鞋塵軟。
百級巖根,幸腰足、自來清健。拜一十六丈,古佛金容,達摩羅漢。
愔愔禪房晝掩。在薜蘿深處,有碑漫漶。取幾多、拴帚棕毛,且揩蘚披嵐,搜尋殘篆。
移坐梵樓,面山展宴,嘗齋饌。歸也蒲牢乍吼,暮煙撩亂。
解連環。清代。張慎儀。 春晴駘巖。愛雜花生樹,香隨路轉。為探幽、未訪茆庵,正藜杖泥松,芒鞋塵軟。百級巖根,幸腰足、自來清健。拜一十六丈,古佛金容,達摩羅漢。愔愔禪房晝掩。在薜蘿深處,有碑漫漶。取幾多、拴帚棕毛,且揩蘚披嵐,搜尋殘篆。移坐梵樓,面山展宴,嘗齋饌。歸也蒲牢乍吼,暮煙撩亂。
1846-1921,字淑威,號薆園,一號芋圃,成都人。著有《續方言新校補》、《方言別錄》、《蜀方言》等,有《今悔庵詞》。 ...
張慎儀。 1846-1921,字淑威,號薆園,一號芋圃,成都人。著有《續方言新校補》、《方言別錄》、《蜀方言》等,有《今悔庵詞》。
瑞金縣西池雙蓮汪簿有詩見寄因以和之。宋代。金君卿。 惠政多應草木知,藕花呈瑞向西池。雙紅共蒂初含笑,眾卉千名總合奇。寵降帝妃媯汭日,恍迷仙佩漢臯時。若教潘令河陽見,肯羨東風桃李枝。
讀吳漢槎秋笳集有作 其二。清代。屈大均。 黃鵠歌聲苦,何殊漢細君。蛾眉拋白草,鳳翮墮青云。肉酪調齋飯,毛氈制戰裙。雪花如掌大,持打皂雕群。
寓郭外別業。明代。陶益。 江郭側徑云一隈,石壁歷亂懸莓苔。水長初逢鸂鶒浴,煙消遠辨辛夷開。賢人無來孤象緯,俗物難遣空徘徊。祇應黯黯客懷惡,尺牘細行誰與裁。
總宜園。宋代。翁元龍。 此間不愧總宜名,山色湖光任雨晴。鴻雁一聲秋意慘,疏楊援曳尚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