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巖昧舊聞,勝會非復常。
異哉五里秘,發(fā)此一日狂。
篝燈破大陰,拄杖入仙鄉(xiāng)。
散途楊梅實,承磴菡萏房。
石液白瑤墮,泉氣青霓翔。
度危心欲動,逢衍興未央。
眩人黝谷深,覆我翠極長。
降登窮田垅,開闔到鞠場。
龍遮側(cè)岸路,貓護高廩藏。
力士倒履空,應真儼成行。
碾缺神所吝,帳空仙莫量。
水鳴泬寥內(nèi),柱立森羅傍。
語聞受遠響,力極生微陽。
夢中出小竇,立處忽大荒。
塵緣信深重,仙事豈渺茫。
靈武唐業(yè)開,湘濱耀文章。
望夷秦政壞,嶺底畏禍殃。
隱顯非士意,安危存國綱。
且復置此事,更將適何方。
賦詩意未愜,吾欲棲僧廊。
游秦巖。宋代。陳與義。 秦巖昧舊聞,勝會非復常。異哉五里秘,發(fā)此一日狂。篝燈破大陰,拄杖入仙鄉(xiāng)。散途楊梅實,承磴菡萏房。石液白瑤墮,泉氣青霓翔。度危心欲動,逢衍興未央。眩人黝谷深,覆我翠極長。降登窮田垅,開闔到鞠場。龍遮側(cè)岸路,貓護高廩藏。力士倒履空,應真儼成行。碾缺神所吝,帳空仙莫量。水鳴泬寥內(nèi),柱立森羅傍。語聞受遠響,力極生微陽。夢中出小竇,立處忽大荒。塵緣信深重,仙事豈渺茫。靈武唐業(yè)開,湘濱耀文章。望夷秦政壞,嶺底畏禍殃。隱顯非士意,安危存國綱。且復置此事,更將適何方。賦詩意未愜,吾欲棲僧廊。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xiàn)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
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xiàn)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次韻試可同游法王岳寺。宋代。釋道潛。 兩山脩徑盡榛蕪,謾詫當年幸翠輿。空睹宸文藏寶構(gòu),不逢衲子話真如。林深想見靈根茂,地勝宜多隱者居。涼月照人歸路好,傍溪嘉樹影扶疏。
和蔡君謨閣前紫柏。唐代。胡宿。 秀植登中禁,靈根記大方。纖枝乘十雨,勁節(jié)誓千霜。云干仍稠直,煙華稍郁蒼。綠陰疏未合,翠鬣儼相望。育質(zhì)從新甫,標名壓豫章。三休依寶構(gòu),一溉引天潢。瑞露通晨浥,靈風繞夜翔。蠹蟫驚閣熏,啼狖憶巖光。地惠覃行葦,人情樂樹楊。保無禽鹿踐,知免斧斤傷。遠勢興毫末,孤標出眾芳。寒葭寧可倚,幽草固難藏。庭鶴宜留側(cè),臺烏莫近傍。未經(jīng)鸞隱葉,不使麝居香。松操同凌雪,葵心共向陽。故情存澗壑,生意屬池隍。晝景斜臨石,禪機俯映堂。頌傳商廟桷,材入漢家梁。此世隆三代,何時構(gòu)九房。瑰姿天所產(chǎn),工度未應忘。
代吳兒作小至后九九詩八解 其一。宋代。張侃。 一九才過二九來,見人相喚袖難開。外頭天色時時轉(zhuǎn),雪急因風緩緩回。
慈湖中流遇大風舟危甚食時風止游靈巖寺。宋代。張耒。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閑。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