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卿新治第,上宰舊連墻。
槐蔭青青葉,星鄰兩兩光。
林花裂錦狹,門路筑沙長。
共引庭間水,交生壁外篁。
魚窺蘆琴石,螢散讀書床。
玉帳方懷遠,松齋欲就荒。
旌幢今少憩,蘭惠不徒芳。
早晚平狼望,同來舉壽觴。
和潞公游天章楚諫議園宅。宋代。司馬光。 名卿新治第,上宰舊連墻。槐蔭青青葉,星鄰兩兩光。林花裂錦狹,門路筑沙長。共引庭間水,交生壁外篁。魚窺蘆琴石,螢散讀書床。玉帳方懷遠,松齋欲就荒。旌幢今少憩,蘭惠不徒芳。早晚平狼望,同來舉壽觴。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
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代吳兒作小至后九九詩八解 其七。宋代。張侃。 五五三三拋堶忙,柳絲深處映陂塘。貍奴犬子尋陰地,八九春中日正長。
對月書感 其一。清代。丘逢甲。 明月出滄海,我家滄海東。獨憐今夜見,猶與故鄉(xiāng)同。喪亂山河改,流亡邑里空。相思祗垂淚,顧影愧歸鴻。
送耕甫弟赴補。宋代。杜范。 所性常存存,危者惟人心。子才秀吾宗,一歕凡馬喑。俊快恐易蹶,謹勿輕千金。賢關(guān)集多士,轡策方骎骎。功名亦漫爾,培護在資深。我嘗評京華,真是穢濁林。繩約稍自寬,一縱不可尋。蚤夜貪倚門,翼翼如有臨。亟歸慰慈抱,毋浪花邊吟。
沅州。。何喬新。 潭陽遠在夜郎西,石徑縈紆路轉(zhuǎn)迷。俗獷猶存盤瓠舊,樹深惟聽鷓鴣啼。茅檐彫弊哀三戶,嵐靄氤氳接五溪。欲吊靈均何處是,江頭蘭芷正凄凄。
贈揭景哲茂才別。元代。范梈。 司揭本楚官,子孫以官氏。揭陽漢建侯,氏實出于史。同源而異流,流各昧其源。泛舟在中河,安得窮昆侖?驅(qū)馬燕山市,路逢子揭子。為我述其先,本自司揭始。及乎旴徙洪,著與揭陽通。以茲究其源,瀕海而南東。南東煙濤惡,將身犯蛟鱷。遠拜故侯墳,遺蹤尚如昨。歸來見翰林,贈以雙南金。集賢亦敬嘆,高文留賞音。二公天下士,子亦庭階美。胡不攬家氈?黃朱耀閭里。九萬扶搖風,相看尚轉(zhuǎn)蓬。高樓有橫笛,送雁上長空。